棉花铃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8-12-08 18:48

棉花铃期病害主要有铃疫病、红腐病、炭疽病和红粉病。棉铃病害主要表现症状为烂铃,一般年份烂铃10%左右,严重的可达30-50%以上。

一发病原因

1、气候条件适宜。夏秋多雨年份,光照偏少,棉花田间湿度大,造成病菌的繁殖、传播,铃病加重,特别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和降雨日数偏多年份,棉花烂铃严重。

2、栽培管理不当。棉田内沟、渠不配套,排水不良;氮肥施用量过多,生长过旺;群体密度过大,整枝不及时,棉田郁蔽,晚发徒长,均易发生烂铃。

3、虫害防治不及时。特别是棉铃虫为害青铃严重,形成大量蛀孔,使病菌有机可乘,侵染棉铃发病。

造成棉铃病害的上述因子,有时是单一发生,有时则是同时存在。

二、病原侵染途径

1、直接侵染。棉铃疫病、炭疽病直接侵染完好的棉铃。铃疫病是由萱麻疫霉菌引起的,主要以卵孢子单独或随烂铃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秋季棉花结铃后,在多雨潮湿的条件下,病菌在土壤表层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并随雨水飞溅到近地面的棉铃上侵染为害,引起烂铃。田间疫病在7月下旬和8月上旬开始发病,8月中下旬为发病盛期。炭疽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和少量的菌丝体在棉籽短绒、棉体和棉壳内外以及棉田病株、烂铃残体上越冬,棉花播种后,开始侵染棉苗,在多雨潮湿时,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囊,借助于风、雨传播,进行侵染。田间8月下旬开始发病,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

2、伤口侵染。如红腐病、红粉病是通过棉铃上的伤口(虫蛀孔、病斑或其他机械损伤的伤口)或棉铃裂缝侵入。棉红腐病,一般在棉铃基部,铃尖或铃缝处发病,病菌是以种子带菌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为主要侵染源。随着棉铃衰老腐烂加重,红粉病多在棉铃裂缝处产生粉红色松散的绒状霉,病菌不能直接侵染棉铃,只能从伤口、虫孔或棉铃外侵入为害。

棉花铃病的病原菌主要是靠风、雨、流水、昆虫和田间农事操作等传播侵染。发病适温为20-30℃,一般25-30天的青铃最易感病。

三、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清沟沥水,中耕松土,降低田间湿度。适时剪枝、抹赘芽、打老叶。棉田密度过大时,要推株并垄,隔一行推一行,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及时消灭各种虫害,特别是棉铃虫、红铃虫,以减少病菌的侵染途径。发生烂铃后,及时摘除,集中场院上即进行剥晒,防止棉纤维霉烂,这样即可减少损失,又可减少病菌在田间的传播扩散。

2、药剂防治。在铃病发生初期,喷洒65%代森锌300-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药液要喷在棉株中下部果枝上,每亩喷药液150千克左右,或亩用田秀才(棉花克病星)12.5克对水30千克喷施棉株,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