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花铃期管理要重视

发布日期:2018-12-06 12:55

花铃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决定产量和品质的最关键时期。此期容易遭受棉铃虫等害虫的危害及各种病菌的侵染,造成落花落铃;植株对水肥的需求较为敏感,是肥水需求最多的时期。因此,应格外重视棉花花铃期管理。

1花铃期易出现的问题

1.1由于封行后田间通透性差,光照受到影响。

1.2棉铃虫、红蜘蛛等害虫为害严重。由于此期棉铃壳里由质状,棉铃幼嫩多汁,因而易受虫害。

1.3容易发病造成落蕾落铃。如果雨水过多,则结桃不利,且容易发生病害,造成烂铃、黑铃;若天气干旱,则影响受精,容易产生大量落铃。

1.4对肥水繁感,肥水过足容易出现疯长;肥水不足则容易造成大量蕾铃脱落,出现早衰,影响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2管理措施

在管理指导思想上,应掌握促控结合。即下促上控,保证土壤肥水,控制地上部棉株生长过快。达到多结铃减少脱落之目的。

2.1重追花铃肥

花铃肥如果跟不上,极易引起棉花早衰,但花铃期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如果一次施肥过多,也易造成棉花徒长,导致蕾铃大量脱落,为此,应做到科学施肥,应在盛花期亩追尿素15公斤、硫酸钾5-10公斤(底肥中钾肥施足者可免追钾肥),重追的时期还要根据品种的成熟早晚和栽培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早熟品种和密矮早的栽培法,可以提前到初花期重追肥,中晚熟品种和常规栽培法,可在盛花期重追。

2.2合理化控

因抗虫棉后期易早衰,要做到合理化控,一般在初花期进行一次化控,每亩用缩节安1.5—2克,或助壮素6—8毫升,对水40—50公斤,7月下旬,对有旺长苗头的棉田,再用前次的药量,对水50—60公斤喷一次;对于地力肥、长势旺的棉田,可适当增加药量或增喷一次。化控时最重要的是掌握好时间,最佳时机是在出现旺长苗头时用药,过早过晚都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并且要掌握化控每次每亩用药量不要超过3克。

2.3整枝打顶

7月20日前后打顶、打下部群尖(一般保留3个果节)、去大杈,避免营养浪费,适度控制封行,增强田间通风透气性。

2.4科学防治病虫害

2.4.1病害防治

7月中下旬,细菌性病害(主要是铃疫病菌,其次是炭疽病、茎枯病、黑果病等)、黄萎病开始进入发病盛期,注意防治。

2.4.2虫害防治

重点防洽棉铃虫、蚜虫、蓟马、绿盲蝽、红蜘蛛等害虫。一是搞好农业防治,及时清理棉田及周边杂草,结合整枝,把打下的顶尖、边心、枝杈等带出田外处理,以减少害虫的食源。二是要充分利用生物防治,8月份,草蛉等大量天敌向棉田回迁,对害虫的控制作用增强,要充分利用天敌的控害作用;三是掌握防治指标,合理用药,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选用高效低毒高效农药防治。

2.5搞好抗旱防涝

进入开花结铃盛期的棉田,既怕旱也怕涝,花铃期的温度高,蒸发量大,若20—50厘米土层的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浇水,浇后适时浅中耕保墒;大雨过后,要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适时进行浅中耕,确保根系透气性良好,防止烂铃发生。

2.6保铃防脱落、喷施叶面肥

7月上旬,亩用0.6%萘乙酸水剂20-25毫升兑水50公斤,可增加成铃数;用40%赤霉素6000倍液或0.2%硼砂溶液,亩用药液30公斤,连喷2-3次,可有效防止棉铃脱落;结合喷药可加入1%-2%尿素、1%磷酸二氢钾,能提高光合作用能力,提高现蕾、开花、成铃速度,缩短蕾期和铃期,减少蕾铃脱落,实现增蕾、保铃,防止旱衰和晚熟,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