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赤枯病的防治要点

发布日期:2018-11-14 10:02

1赤枯病病害病状

1.1中毒型赤枯病

水稻转移种栽之后分蘖极少,且植株低矮,水稻的根系呈深褐色,甚至发黑,很少有新的根系长出。在病害初期,水稻的叶片中间发黄发白,随着水稻的生长,发黄发白的部位逐渐变大,严重时叶鞘也发黄发白,产生斑点,呈褐色,叶子都是赤褐色,重者整棵苗株干枯而死。此类型病状多见于长期被水浸泡、农田土质缺少通透性,抑或使用的肥料未成熟的田地常见。栽种水稻时,温度过低,土地中的有机物质难以分化,当温度上升之后,就出现氧气不足,使得土壤中的沼气、二氧化碳等不断产生,水稻的根系受到污染而发生病变。

1.2缺锌型赤枯病

常出现在水稻转移种栽之后的20d左右,也可在插秧的时候抑或秧苗移栽的时候出现,其表现为新长出的叶片从外向里逐渐变黄变白,并且有一些呈褐色的斑点在叶片的中间位置出现,病株不再生长发育,病严重时,在水稻的茎秆和叶鞘上都会出现此类斑点。水稻下方的老叶子轻易即可折断,叶片又小又窄,根茎节变短,不再分蘖,不长新根,水稻生长迟缓。

1.3缺磷型赤枯病

常常在水稻栽植后的三到四周时出现,此类型病灾可以自动复原,但是在孕穗期又有可能出现,病害发生时,水稻下方的叶子尖上出现褐色小斑点,慢慢的向叶子内里发黄发枯,根茎呈黄褐色,甚至出现根茎腐烂、发黑。

1.4缺钾性赤枯病

最早出现在水稻的分蘖之前,分蘖结束前病灾较为显著,水稻又低又矮,叶子细长而且柔软低垂,生长迟缓,下边的叶子出现斑点,呈暗褐色或者赤褐色,病害严重的植株新叶极少呈绿色,根茎又少又短,呈黄褐色。

1.5低温诱发赤枯病

多出现在种栽水稻的初期连天阴雨的情况下,病害发生的范围较广,但灾害程度大小不一。温度较低时,水稻叶子上呈现褐色小斑点,呈针尖状,斑点在叶子的尖端比较聚集,根茎偏下的叶子在早期出现淡褐色或者出现黄绿色,渐渐产生赤枯病病状。水稻根茎无弹性,又绵又软。

2防治要点

2.1强化田间管理

科学灌溉,保证水的温度,用水来调节肥料、调养水稻,除此之外,还要使用一些其他方法,同时当田面出现臭味或者烂泥的时候,要进行晒田,时间一般选择在晚上或者阴天,中耕挠秧力度加大,不但能够使水稻的根茎呼吸更加畅快,还可以使土地的肥料使用效率提升,水稻的根茎也会很好的生长发育。

2.2适当施肥

在稻田里对钾肥和锌肥适当加大用量,以加强土地提供养分的能力,对于磷元素缺乏的土地,应该集中施磷肥,施肥选择时间宜早。有一点值得注意,在追加肥料时不能单一的施加氮肥,以免赤枯病加重。缺锌田地应该以15kg/hm2的硫酸锌作为底肥或者追加肥料,防治效果较好,而且操作简易,水稻的产量也会增加。在水稻的孕穗期施以一定的叶面肥,能够使叶片的生长速度加快,以避免赤枯病的发生造成水稻产量低下的问题,使水稻的质量和结实率都得到增加。

2.3改良土地结构

在水稻田地里,应该多施加钾肥,加深耕作层。有一些水稻田土地结构不太合理,在施肥时应该加强有机腐质肥的施用,使土地形成团黏结构,通透性加强,也可以使用水旱轮流耕作的方式来改变土地结构。

2.4及早防病

适当提高磷肥和钾肥的施用量在钾和磷不足的田地里。已经出现赤枯病的田地可以使用喷效8g+5%海岛素225ml+225kg/hm2水进行喷洒,每隔一周喷洒一次,持续喷洒两至三次,可以有效的控制赤枯病。还可以使用生根调节剂对已经发病的田地进行喷洒,以抑制赤枯病的产生及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