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8-11-12 02:14

耿马县水稻当前多为苗期,进入雨季以来冷暖气流交换频繁,降雨较多,有利于迁飞性害虫的迁入降落,环境条件有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稻秆蝇等病虫害虫已开始在秧苗上开始发生为害。特别是近期白背飞虱随着降雨迁入,个别地方田间虫量高于常年。针对本地水稻苗期几种多发病虫害,耿马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提出以下防治措施:

1、水稻恶苗病:植株徒长、高而纤弱,全株淡黄绿色,叶狭长,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病。当土温在30-35℃最适宜病害发生。催芽时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易提高发病率。

2、水稻赤枯病:水稻赤枯病又叫铁锈病,属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秧苗期至分蘖期,受害稻株叶片上出现赤褐色锈斑,生长停滞,严重时导致株形矮小,分蘖减少,下部叶片先发病,受害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基部扩展变黄褐色,并产生赤褐色或暗褐色大小不等的铁锈状斑点,多时可愈合成条状或斑块。发病重的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全株仅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看似火烧状。当气温骤降至12度以下,可导致水稻生理性失调,影响对钾素的吸收,从而引发赤枯病为害。

3、苗稻瘟:一般在三叶期以前发生的叫苗瘟,多由种子带菌引起,造成秧苗变褐枯死。三叶期以后发生的叫苗叶瘟,在叶片上形成病斑,品种抗性弱的会很快形成大的褐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枯死。发病轻的病株,病菌会随水稻移栽大田并在条件适宜时继续繁殖为害。

4、白背飞虱:一般群集在水稻下部,吸食稻株汁液,危害轻时,造成叶片发黄,危害重时,造成组织坏死,生长受阻,叶黄株矮,甚至死苗。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将大量迁入秧田危害,晚栽秧田受害重。特别是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经白背飞虱带毒传播,危害范围广,危害程度重。

5、稻蓟马:以锉吸式口器锉破叶面取食汁液,造成微细黄白色伤斑,严重时使叶片卷曲枯黄,受害秧苗返青慢,发育不良。

6、稻秆蝇:又叫稻秆潜蝇,以幼虫钻入稻苗生长点附近为害。造成心叶抽出后出现成排纵裂小孔,影响水稻生长。

防治建议:全镇各农技服务部门应加强调查监测,切实掌握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结合天气变化,做出准确预报,提出有效防治措施,指导防治工作的开展。要加强肥水管理,连日阴雨后要适当排水晒田,增施钾肥。对发生恶苗病、赤枯病的田块可每亩用25%使百克60毫升、30—40克爱收多、加250克磷酸二氢钾或磷酸二氢钾胺兑水50公斤喷雾,受害重的可每亩加50克锌肥共同喷雾,效果更好用,危害严重的应及时拔除。苗稻瘟可用三环唑、施稻灵、富士一号等防治。移栽前的秧田最好用吡虫啉等杀虫剂和三环唑共同喷雾,兼防稻飞虱、稻秆蝇和稻瘟病。积极开展秧田期覆盖防虫技术、药剂拌种控害技术等综防技术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