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18-10-29 00:23

近年来,棉花早衰现象十分严重,严重的年份早衰面积可达80%以上,成为制约棉花高产高效、农民增收致富的最大障碍因素。棉花早衰是指棉花在有效生长发育时期内,出现顶心冒尖、红茎比例达90%以上、花蕾弱小脱落增多、花位上移、上部果枝不能伸展、叶薄而黄、棉叶提前变黄脱落或全株死亡、上部铃不能正常成熟等,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早衰发生的时间越早,减产越严重。严重年份在8月中下旬即可发生棉花早衰。早衰棉花不仅产量低,而且品质差,给棉农造成很大损失,据调查,棉花早衰产量损失在20%~30%,经济损失在25%~40%。

一、发生早衰的主要原因

1.品种:抗虫棉品种早熟性好,前中期结铃集中,由于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或阴雨,极易发生早衰。

2.施肥不合理、营养失衡:过去非抗虫棉品种对氮、磷、钾的需求比例约为3∶1∶3,而现在所种的抗虫棉品种,根系对钾的吸收能力显著降低,对钾肥的需求比非抗虫棉要高50%以上。因此,抗虫棉对钾肥十分敏感(缺钾症状在初花期表现十分明显),特别是持续高温干旱后骤降暴雨时,往往因缺钾而导致红叶茎枯病的发生。现在棉农只重视氮肥的施用,而不重视钾肥的施用,同时还忽略锌肥、硼肥的施用,导致土壤养分不平衡,氮、磷、钾、微肥配比结构失调,致使棉花因营养不平衡而早衰。

3.枯、黄萎病:除品种原因之外,因发生枯萎病、黄萎病而导致早衰的比例最高。棉花黄萎病和枯萎病是棉花难以防治的土传性真菌病害,素有“棉花癌症”之称。在棉花生育前期以枯萎病为主,后期以黄萎病为主,兼有枯萎病混合发生,常造成叶片发黄、干枯,甚至整株死亡。特别是在降雨多、雨量大的情况下,由于病害的突发蔓延,直接导致暴发性早衰。

4.不深耕、耕层浅:在棉区棉农存在着一种不良习惯,即冬前不冬耕,移栽前用旋耕犁旋耕后移栽,甚至不旋耕直接打孔移栽,导致耕层变浅(平均耕层只有10~15厘米),使根系下扎受阻,深层养分不能充分利用,影响了棉花根系生长发育,从而发生早衰。

5.除以上主要因素外,造成棉花早衰的原因还有遇旱浇水不及时、涝渍、整枝过重、中耕施肥伤根、刺吸式害虫(棉花叶螨、蚜虫)危害叶片等,也会导致棉花发生不同程度的早衰。

二、预防措施

1.选种生育期较长、生长势强、后期不易早衰的品种。

2.增施钾肥,补施微肥,有条件的要多施有机肥。增施钾肥可大大提高棉株的抗病、抗旱以及对磷氮营养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同时在中后期选用高质量的磷酸二氢钾、硼钾锌三合一增产素、芸苔素内酯等叶面肥交替喷施,能有效预防早衰的发生。

3.选择高抗病品种,科学预防病害的发生。在选择高抗病品种的同时,要根据天气预报,在每次下雨前(或遇旱浇水前)喷1次杀菌剂预防,在雨后(或遇旱浇水后)再补喷1次,对控制枯萎病、黄萎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目前较为理想的杀菌剂有黄腐酸盐、乙蒜素、多抗霉素、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等。注意:要合理混用,最好与营养调节剂一起使用,这样可健壮植株,提高防治效果。现在所用的杀菌剂,对棉花黄、枯萎病只能起到预防、减缓病症的作用,没有根治效果,所以重在预防。对枯、黄萎病可以说“三治不如一防”。

4.深耕改土,深施肥。深耕一定要在20厘米以上。底肥深施,减少肥料损失,促根系下扎,提高肥料利用率,为防早衰奠定基础。

5.花铃期一般7~10天不下透雨就要及时浇水抗旱,遇涝渍要及时排水。根据地力、雨量、棉株长势等因素合理化控,确保棉株壮而不旺、稳健生长。除疯杈和过多的赘芽外,不要摘除主茎叶。在棉花的大行中间追肥即可,不要太靠近棉花根部追肥,以免伤根,诱发早衰。及时防治危害叶片的叶螨、蚜虫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