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生产农药科学使用方法

发布日期:2018-10-24 17:23

1.熟悉病虫种类,了解农药性质,对症下药。蔬菜病虫等有害生物种类虽然多,但如果掌握它们的基本知识,正确辨别和区分有害生物的种类,根据不同对象选择适用的农药品种,就可以收到好的防治效果。蔬菜病害可分侵染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不会传染,是由栽培技术不当引起的(如缺素、水渍根等),只要找出原因,排除,病就好了。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线虫性病害等四大类。其中以真菌性病害为最多,约占80%。这四大类病害的用药不同,搞错了药就无效。蔬菜虫可分为昆虫类、螨类(蜘蛛类)、软体动物类三大类型。昆虫类中依其口器不同,分成刺吸式口器害虫和咀嚼式口器害虫,必须根据不同的害虫采用不同的杀虫剂来防治。只有选择对路的农药,才能奏效。

2.适期用药。加强病虫测报,经常查病查虫,选择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各种害虫的习性和为害期各有不同,其防治的适期也不完全一致。例如防治一些鳞翅目幼虫,如:甘蓝夜蛾幼虫、斜纹夜蛾幼虫(夜盗虫)、甜菜夜蛾幼虫等,一般应在3龄前(即大部分幼虫进入2~3龄时)防治。此时虫体小、为害轻、抗药力弱,用较少的药剂就可发挥较高的防治效果。而害虫高龄以后,不仅为害加重,抗药性增强,用药时必然增加。如果用药过早,由于药剂的残效期有限,有可能先孵化的害虫已被杀死,而后孵化的害虫依然为害,而不得不进行第二次防治。因此要达到适时用药,既要有准确的虫情测报,又要抓时间、抢速度,力求在适宜的时间内进行施药,控制其为害。

3.正确掌握用药量。各种农药对防治对象的用药量都是经过试验后确定的。因此在生产中使用时不能随意增减。提高用量不但造成农药浪费,而且也造成农药残留量增加,易对蔬菜产生药害,导致病虫产生抗性,污染环境;用药量不足时,则不能收到预期防治效果,达不到防治目的。为做到用药量准确,配药时需要使用称量器具,如量杯、量筒、天平、小秤等。一般的农药使用说明书上都明确标有该种农药使用的倍数或亩用药量,菜田施药时应遵循农药使用说明书上的药量规定。

4.交替轮换用药。目前已有多种害虫,多种病菌对农药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由于病虫对农药产生了抗性,菜农用增加药量的办法以期提高防治效果,结果人为地筛选了抗药性更强的后代,继而再提高用药浓度,病、虫抗药性进一步增强,造成恶性循环,也不能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因此,要注意交替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不能长期使用单一农药,防止病原菌或害虫产生抗药性。蔬菜生长前期以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混用或交替使用为主,生长后期以生物农药为主。

5.推广应用新型高效施药机械。推广低容量的喷雾法,改大容量喷雾为低容量高效喷雾,并注意均匀喷施,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一是弥雾;二是低容量喷雾:三是超低量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