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灵菇菌袋杂菌污染原因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10-16 07:08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其菇体色泽洁白、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素有“西天白灵芝”,“天山神菇”之美称。为生产出优质白灵菇在人工栽培过程中应注意杂菌污染并及时采取措施。

一、.污染的原因

1、培养料灭菌不彻底。培养料灭菌不彻底,一般在接种后4-6天便可发现。其具体特征是:杂菌不仅在培养料表面发生,更多的是在培养料内的不同位置出现,即白灵菇菌丝尚未延伸到达,杂菌就在培养料的上、中、下各部位捷足先登。

2、菌种不纯,带杂菌。若由于菌种不纯污染时,杂菌最初不是在培养料上出现,而是在接种块上最先发生。

3、接种时污染。在种源纯正的条件下,若发现杂菌的始发部位在培养料表面的接种区内,这种污染多属于无菌操作不严,接种时将外部的杂菌带入而造成的。接种污染在白灵菇栽培中最为常见,绝大多数是由于接种操作时马虎大意,或缺乏无菌操作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引起的。

4、培养料拌拌不匀。在栽培袋制作过程中,培养料配制时掺和不匀或发酵时夹有干料、块料,即使灭菌过程符合常规要求,也会造成灭菌不彻底而引起污染。

5、培养期间管理不当。接种后发菌期间,发菌场所空气湿度大于70%,通风不良,温度过高等都会造成杂菌乘机而入,迅速蔓延,造成杂菌污染。

6、菌袋出现微孔污染。

二、防止措施

1、净化环境。菌种保藏室、接种室、培养室、冷却室,应与原料仓库、菇房、配料场保持一定距离,或有良好的防污染隔离障碍物。周围环境应尽量减少污染源,如畜舍禽棚、化粪池、污水坑、垃圾场、废料堆等,并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和定期消毒。生产环境净化程度愈高,控制病虫侵染的措施愈严格,对提高和稳定菌袋的成品率越有利。

2、培养料配制要合理。装袋要迅速培养料配方要合理,使用的原料要求不霉烂变质。培养料发酵好后要及时装袋,间隔时间越长,越易引起杂菌污染,因此,要迅速装袋。

3、培养料灭菌必须彻底。培养料装入塑料袋后,要及时灭菌。生产中常用常压灭菌的方法,当灶内温度达到100℃后,要保持12-16小时灭菌时间,而且中间不能降温。培养料袋子在灶内摆放不能过挤,要留有气道,不能有灭不好菌的死角。

4、使用菌种要纯。用于大批量生产的白灵菇菌种,从母种到栽培种繁殖都应慎之又慎,严格无菌操作规程和认真检查质量,保证菌种的纯度和健壮。

5、接种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室、接种帐、接种工具、接种人员的手臂等都要严格消毒。接种动作要快,达到快解袋、快接种、快扎口。一批未接完,人员不要进出接种室。

6、培养菌袋期间要科学管理发菌场所。要提前打扫干净,并消毒杀虫。菌袋放入发菌场所后,空气湿度不能超过70%,温度要控制在25℃左右,经常通风。避免造成高温(超过30℃)、高湿(空气湿度超过70%)和不通风而利于杂菌生长的环境。不使用有微孔的塑料袋,在菌袋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