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8-10-15 02:17

病毒病是影响我国辣(甜)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世界分布广泛。在美国、印度、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辣(甜)椒病毒病的发生常给辣(甜)椒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1932年我国广东报道该病的发生,20世纪60年代初报道了病毒病的毒源种类。20世纪70年代以来辣(甜)椒病毒病的危害日趋严重,发病率高、蔓延快,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的高达60%以上,甚至绝产。成为辣(甜)椒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

一、症状:由于侵染辣椒的病毒种类较多,病害症状表现较复杂,常见的有以下4种类型:

1、花叶型。初期叶脉呈现轻微褪绿,并出现浓淡相间的花叶斑纹,植株没有明显的矮化现象,不落叶,也无畸形叶片。严重时叶脉出现皱缩,导致叶面凹凸不平,生长缓慢。植株矮化,辣椒果实瘦小并出现深浅不同的纹斑,僵化。难以转红。

2、黄化型。病株从嫩尖幼叶开始变黄,然后出现大量落叶、落花、落果。

3、坏死型。病株部分组织坏死,表现为斑点、条斑、顶枯、坏死斑驳及环斑等,严重时可造成落叶、落花、落果,甚至整株枯死。

4、畸形。病株变形,节间缩短、矮化,枝叶丛生,叶片增厚,变小或呈线状,病果黄绿相间,不平整,易脱落。

二、发病条件:黄瓜花叶病寄主很广,主要在多年生杂草及保护地蔬菜上越冬,第2年由蚜虫传播。烟草花叶病毒在带毒的土壤中、病残体、种子及卷烟中越冬,主要通过播种、分苗、定植、整枝等由汁液接触传播。病毒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栽培技术有密切的关系。高温、干旱、日照强度过强,有利于蚜虫的发生、繁殖,而对辣椒的生长不利,降低辣椒的抵抗能力,导致病毒病发生严重;氮肥用量过多,植株生长柔嫩,或地势低洼,土壤瘠薄、板结、粘重或春植辣椒定植过迟等的地块发病较严重;与茄科作物连作,发病严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根据各地栽培习惯选用抗病品种,一般叶细长、果实为牛角形或羊角形的辣椒比叶大而阔、果实为灯笼形的甜椒抗病毒病,耐热品种比耐寒品种抗病毒病。较抗病的甜椒品种有农大22号、农发甜椒、农乐甜椒、中椒5号、甜杂6号等。

2、种子消毒。用10%的磷酸三钠水溶液浸泡20分钟,捞起种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或播种,消灭种子上传播的病毒。或将充分干燥的种子置于70℃的恒温箱内干热处理3天。进行种子消毒。

3、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早播,培育壮苗,实行2年以上轮作,田间多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适当提早定植,提高温度、湿度,促进辣椒早发、快发,增强抗病能力。采用先进技术,推广应用遮阳网,防止高温和烈日曝晒。或采用与玉米、豇豆、菜豆、瓜类等高秆作物间作,避免强光高温危害。

4、及时防治蚜虫。蚜虫多着生在心叶及叶背皱缩处,要求喷药时除周到细致外,应尽量选择兼有触杀、内吸、熏蒸作用的农药,如国产的50%抗蚜威或英国产的辟蚜雾(成分为抗蚜威)50%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稀释液具有很好的效果,并且选择性极强,仅对蚜虫有效。其他可选用灭杀毙6000倍稀释液;40%氰戊菊酯6000倍稀释液;25%溴氰菊酯3000倍稀释液;20%菊马乳油2000倍稀释液;25%乐氰乳油1500倍稀释液等药喷杀。

5、药剂防治。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菌毒清水剂300倍液,或新植霉素20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