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预防小麦赤霉病

发布日期:2018-10-11 18:33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又称红头瘴,烂麦头,以花期侵染为主,小麦被侵染后在穗部形成粉红色胶质斑点或霉层,不仅造成直接减产,更严重的是感病麦粒人畜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痛等急性中毒症状,威胁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

近年来,该病在我县连年发生,田间菌源充足。当前,我县小麦正处抽穗期,即将进入扬花期,个别地块已开始扬花,正是赤霉病预防的关键期,据气象部门预报,5月1日将有降雨天气过程,7、8、9日还有连阴雨天气,对该病发生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小麦赤霉病可防难治,一旦侵染,将难以挽回损失,防治该病历来均采取以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同时鉴于目前我县小麦蚜虫和吸浆虫成虫发生严重的情况,麦蚜一般百株300-600头,最高1000多头,小麦吸浆虫成虫个别漏防地块拨开麦垄,一眼可见5-8头,已达到防治指标。因此,各乡镇村和广大麦农要高度重视,务必注意做好小麦吸浆虫成虫、麦蚜和赤霉病防治工作,一次喷药达到治虫防病双重功效。

一、预防赤霉病时间:小麦抽穗扬花期(应掌握在小麦扬花10~15%时施药为最佳,此时应普遍施药防治一次。对下湿田,常发病区和大穗型品种等麦田,除在小麦扬花初期施第一次药外,隔7天应再施药一次,效果更好。

二、防治赤霉病方法:每亩用25%氰烯菌酯100ml、30%戊•福可湿性粉剂90g、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g等任选一种,对准小麦穗部喷雾,亩用药液量50公斤,间隔5-7天再喷一次,以确保防治效果,用药后遇雨应补喷。

三、上述防治赤霉病药剂若结合“一喷多效”技术,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即配药时再加入适量的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杀虫剂如亩用40%氧乐果乳油50毫升、50%乙酰甲胺磷50毫升、4.5%高效氯氰菊酯类25毫升、或10%吡虫啉20克,生长调节剂如磷酸二氢钾等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可同时具有防治吸浆虫成虫、麦蚜,预防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增加小麦粒重、防早衰作用。

注意:若使用三唑酮(粉锈宁)防治,则不能在小麦盛花期喷药,以免影响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