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御水稻洪涝灾害

发布日期:2018-09-26 09:32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水稻本身生长过程中就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水稻具有一定耐涝能力,即便是这样一旦被洪水淹没还是会受害。淹没越久,积水越深,水越混浊,水温越高,则受害越重。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耐涝能力不同,秧苗期和分蘖期受淹,对产量影响较小;拔节期受淹,会使茎秆生长不良,部分分蘖死亡,有效穗数减少,且后期易倒伏;生殖生长期受淹危害重于营养生长期;孕穗期受淹,会影响小穗生长、生殖细胞形成和花粉发育,危及产量;开花期和灌浆期受淹后植株早衰,秕粒,倒伏严重。

为减轻水稻洪涝灾害的影响,应在江河治理与建设旱涝保收农田的基础上采取以下防御和补救措施。

(1)合理布局摸清当地洪涝灾害发生、发展的规律,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在夏涝严重的地区,早稻以种植早熟品种为宜,争取在涝害发生前成熟收获,重点抓好秋、冬二季生产;在秋涝多的地区,尽可能扩大早稻面积,发展双季稻,压缩一季中稻,并适当多种冬季作物,以保证春、夏粮丰收。

(2)选用耐涝品种根据各地具体情况,有计划地培育和选用耐涝水稻品种。有些低洼易涝的稻田可改种深水稻。

(3)灾前抢收涝灾出现前,如果水稻已黄熟或接近成熟,应组织力量及时抢收。

万一收获不及,也要在灾害过后立即抢收,防止谷粒霉烂、发芽和其它损失。

(4)灾后补救水稻受涝后,应及时排水,使苗尖露出水面。如晴热高温,须保留适当水层,使稻株逐渐恢复生机;阴雨天则可将水一次排干,在排水过程中要打捞漂浮物并利用退水洗苗和扶苗,发现缺株要设法补齐。中稻孕穗期受淹,如时间过长,可以蓄留再生稻,以弥补损失。

(5)施肥涝灾有可能耽误水稻生育期,灾后根据稻秧生长情况,适当补施速效肥料,促进分蘖,以提高每亩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对补栽、补种的水稻,要早施苗肥,以肥补晚,促其早熟,并注意多施磷钾肥。

(6)改种补种对苗期受淹而缺苗的地块,要立即设法补齐。如大部分植株已受害死亡,则应根据生长季节和热量条件,及早改种适当的作物。尚能种水稻的要尽快抢种,不能抢种水稻的要改种旱作物,如马铃薯、绿豆、荠麦等。

(7)防治病虫洪涝灾后,水稻白叶枯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往往加重,要根据病虫测报,及时进行防治,通过合理用肥,科学管水,及时打药,保穗保粒,从病虫口中夺粮。

(8)防御低温冷害涝灾后仍有发生低温冷害的可能,因此,采用加强水层管理,在叶面喷肥和喷施各种化学催熟剂等促进成熟,以避免低温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