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腐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8-09-22 17:55

草莓根腐病主要侵害根部,根腐病危害草莓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苗子本身带菌,二是土壤带菌,这是病害侵染的主要来源。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由病土和病苗传播。土壤中的孢子在晚秋或初冬侵入根部后出现病斑,后在病部繁殖,借助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孢子侵入主根或侧根尖端的表皮,菌丝沿着中柱生长,后中柱变成红色、腐烂。病原菌在土中可存达数年。

一、草莓根腐病的危害症状

病原菌只侵害草莓。春秋二季,适逢土壤潮湿,真菌从根的顶端侵入后,向根心发展,使中。心柱变为红褐色,这是该病最明显的特征。严重时根变为黑褐色而腐烂。地上部先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再逐渐向上凋萎枯死。将根茎横切,在中心柱部位可见针点样褐变。

二、草莓根腐病的发病规律

该真菌是一种低温性疫霉菌。由病株、土壤、水和农具带菌传播,孢子在土中越夏。当地温20℃以下,卵孢子发芽侵入根部。地温在lO℃左右、土壤水分多时发病重;地温在25℃,即使水分多发病也轻。因此,在气候冷凉和土壤潮湿条件下,此病已成为草莓的毁灭性病害。此病多发生在果实采收期。

其发病程度与是否重茬以及重茬的次数有关,随着重茬次数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高,果实产量随之下降。壤温度低湿度高易发病,一般春秋多雨年份易发病,低洼地排水不良或者大水漫灌地块发病重。

三、草莓根腐病上病原因:

1、土壤问题

(1)土壤中存在大量病原菌,草莓死棵大部分是土传病害的侵害,根源在于土,由于多年连续种植,重茬障碍,土壤中积累的毒素不断增多,使得病菌更容易侵染草莓的根部或者维管束部位,再加上环境适宜,病菌大量繁殖,传统上使用大量药物或者生石灰处理土壤,把有益微生物也同时杀死了,不适宜根系的生长。

(2)土壤板结,氮磷钾元素肥料大量施入,中微量元素不足,土壤表层中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破坏土壤结构,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结,处于这种状态的植株根系会因缺氧而导致活力下降,根系不易下扎。土壤中本来含有某些元素,但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等问题使土壤内各种养分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物质吸收和运输等生理作用失调而造成的,从而出现缺素症状。为了追求高产、节省人工,大量喷洒农药和除草剂,杀死土壤中的大量有益菌,导致土壤酸碱平衡失调,土壤有害菌滋生。

(3)土壤温度低,湿度大,地温10℃时根腐病等病害易于发生,造成死棵。

2、外界环境

(1)栽植环境不适宜,处于低洼地,雨后排水不良,造成根系腐烂,产生伤口,病菌大肆侵染。

(2)光照不足,低温高湿,尤其是连续阴雨天气,会加快病菌的繁殖。

3、人为操作

(1)栽植前没有做好消毒工作,病株、种子、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病菌;管理过程中没有及时摘除病叶、残叶、老叶,造成同分不良。

(2)存在伤口,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造成伤根;农事操作不到位,如浇水方式大水伤根,培土开沟的过程中伤根,虫害等造成伤口。

(3)缓苗后的管理不到位,缓苗后应浇一次缓苗促秧水,此时可随水冲入青枯立克、沃丰素、地力旺,起到养根、修复伤口、营养复壮、传导杀菌的作用。

预防死棵的前提是根系健壮生长,因此在移栽后,可以中草药制剂套餐灌根或喷雾,调理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保水能力,改善重茬障碍,使有益菌成功占位,避免有害菌的侵染,补充营养,传导杀菌,修复伤口,促进根系的良性循环。减少草莓种植区多年连作根腐病等土传病害发生,改善土壤酸碱化、盐渍化、板结情况,减少草莓死棵现象。

四、草莓根腐病的防治措施:

1、传统农业防治措施

选择平坦地区栽植;种植前彻底清除田间前茬病残体;高温闷棚;减少氮肥、磷肥的使用,增施中微量元素,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深翻土壤,增加透气性;高垄栽培,覆盖地膜,降低湿度,提高地温;雨后及时排水,做到膜下浇水并小水勤浇,有条件的最好采取滴灌方式。合理轮作,及时清园,可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同时适量施用有机肥,深翻土壤。高垄地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科学灌水,减少农事操作造成的伤口等。

2、药物预防措施

草莓根腐病应以预防为主,在育苗时用高锰酸钾每平米2~4克,进行喷淋。移栽前后用高锰酸钾,稀释1500倍液,每株200毫升,进行灌根。在定植成活期和开花前,并配合喷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强药效;如发现病株的田块采用淋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