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发病规律如何

发布日期:2018-09-22 01:34

玉米黑粉病和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上主要的病害之一。玉米黑粉病又名“乌霉”、“瘤黑粉病”。全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华北地区发病较重,常年发病率在5%-10%。叶、茎、穗都可发病,果穗发病直接造成减产,整穗无粒。果穗以上或以下发病,一般减产20%-60%。玉米丝黑穗病以北方春玉米区发病较重,重病地块发病率(病害损失率)达l0%以上。

发病规律及症状。玉米黑粉病的病原菌为真菌(担孢子菌),病瘤内的黑粉是病菌的冬孢子。冬孢子可以在土壤中、茎叶上、土杂肥中越冬。越冬的冬孢子成为第二年发病的初浸染病源。冬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产生担孢子和次生担孢于,随风雨、气流传播到玉米的叶片、节、腋芽、雌穗、雄穗等幼嫩部分,侵入组织,病菌在组织内生长蔓延,形成病瘤。病瘤老熟破裂,又散出黑粉(冬孢子),进行再次侵染。低温、干旱、少雨的地方,土壤中的冬孢子存活率高,存活时间长,发病重;玉米生育期间都可以染病,尤以抽雄期前后,天气干旱,植株抗病力弱,易感黑粉病。前期干旱,后期多雨,或旱湿交替出现,延长了染病期,易发病。黑粉病从幼苗到成株的各个器官都能感病,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初期为灰白色,后变褐色,内充满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