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发生早衰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发布日期:2018-09-17 18:38

水稻早衰也被农民称为“立秆死”或“返秸”,在我市发生比较普遍,早衰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后期,也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以植株剑叶枯黄、叶尖枯死为表象,最终导致水稻籽粒充实不良、瘪谷增多而减产,一般可减产15~30%,给农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水稻早衰现象已成为制约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如何发现早衰

主要对其叶片进行观察:在正常生长条件下,水稻抽穗到85%到90%时有5%以下的禾蔸主茎倒三叶叶片尖部分变黄、变枯;剑叶和倒二叶生长正常,倒三叶生长基本正常,视为正常生长。反之,在正常生长条件下倒二、三叶有变黄、变枯的数量超过上述的量时都可视为早衰,尽早发现及时防治是预防水稻早衰的有效手段。

水稻早衰的原因:

一是地势低洼,通气不良,使土壤中有害的还原性物质如硫化氢、丁酸及过量的二价铁离子等积聚,危害根系的生理机能,降低根系活力,严重时发生黑根甚至根腐;土壤瘠薄缺乏某种元素,耕层浅,肥力低,满足不了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等都易发生早衰。

二是耕翻质量不好,特别是地边、地角年年不能进行耕翻的地方,土质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并因吸肥保肥力低和铁、锰等元素极易淋溶,生育后期易出现断肥而早衰。在栽培措施上,如栽植密度过大,个体植株生育细弱,氮肥施量过多,而磷、钾及微肥相对供应不足;长期进行淹灌,不落干通气;盐碱瘠薄地根系发育不良;收获前撤水过早以及晚熟品种迟栽和管理不当等等,都可导致早衰的发生。

三是气候因素,在水稻灌浆期间,气温偏低或日照时数过少,则同化物质的生成和转移速度大大减慢,在9月间水稻灌浆阶段如遇5-6℃低温,对耐寒力较差的品种或根系发育不良的植株即呈现变色而早衰。

四是品种因素,据调查,一般矮秆、早熟品种容易出现早衰。因为矮秆品种的通气组织通常不如高秆品种发达;早衰与叶片寿命长短有关,叶片寿命长短又与叶片厚薄有关,一般早熟品种后期生长的叶片比晚熟品种薄、寿命短,因而早熟品种容易早衰。

对早衰的田块加强后期肥水管理

采用养分调控技术可以进有效防治,齐穗后一般每亩施用2公斤尿素、5公斤氯化钾或喷施适量的叶面肥,最好是隔5到7天连续喷二次,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同时齐穗后一定不能断水过早,一般能使水稻增产5%到20%。

如何防治早衰,可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1、改良土壤对于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及盐碱地,首先要修建条田和排水工程,加强和创造渗透条件。其次是施肥改良土壤,大量增施优质农家肥,提倡稻草还田,留高茬等。

2、合理施肥对于经常发生黑根或根腐的田块,应不施或少施带有硫酸根的肥料;氮肥做到少吃多餐,防止基肥和蘖肥一次施量过多,根据苗情增加穗肥和粒肥,达到活秆成熟;增施磷、钾肥,应重视钾肥的补给,尤其在孕穗期前追施农肥如含钾较高的小灰、灰土粪等;提倡施用复合肥料或具有包膜的长效肥料,适当施用微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