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会引起水稻坐蔸以及须咋防治呢?

发布日期:2018-09-13 01:21
问:
为啥会引起水稻坐蔸以及须咋防治呢?

水稻坐蔸,就是我们所说的水稻“赤枯病”,它是生产水稻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在水稻坐蔸后将会严重影响产量,通常将会造成减少产量达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严重的减少产量达到百分之五十之上。为了帮助农民朋友解决这一问题,现则将出现水稻坐蔸病症以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在移栽水稻秧苗之后生长状况不正常,主要表现为稻株簇立,叶片变得僵缩且逐渐变小。叶色返常,有些产生赤褐色的病斑或是呈现赤红色。生长出现停滞,分蘖极少出现,作物根系生长受到阻扰等现象,俗称为坐蔸,有的农民朋友又称为“下涝”。

除此之外,因为不恰当的栽培措施也可能会引起水稻坐蔸,例如深水进行栽秧、灌溉、秧苗栽插太深、栽种瘦弱秧苗等。不相同的水稻坐蔸类型,它的表现病症以及形成原因也各不相同的,但是冷、毒、缺素造成的坐蔸又往往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例如低温和毒害不但会削弱了秧苗的抗逆能力与根系活力,还将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活化以及根系的吸收,进而导致作物缺素。

在防治上应该做到因田制宜,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预防措施。在培育健壮秧苗的基础上,应针对容易产生水稻坐蔸的农田以及烂泥田、冷浸田等,重点对秧苗的成长环境进行改善,浅水栽秧,浅插秧,并重视氮、磷、钾、微肥的合理比例。

2、防治措施。在栽种水稻栽之后10到15天,秧苗难以返青,新叶比较或没有新叶,不分蘖,根系变为褐色、黑褐色,少白根或没有白根,秧苗较为矮小瘦弱,叶片逐渐褪去绿色并出现有锈斑,出现这些情况就属于赤枯病,应该即使进行防治。采用相应的补救方法,以促使秧苗提早生快发,降低危害。第一要给田间进行调查诊断,找准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对于哪些深脚烂泥田、冷浸田、大肥田,需要及时进行排水薅秧,合理的轻度晒田,以方便引出渍水,让地下水位降低下来,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提升泥温,消除毒物,降低毒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