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北地区苹果园中华鼢鼠的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8-09-10 14:43

有人会咨询中华鼢鼠怎么防治?中华鼢鼠又可以叫做瞎老鼠,对果园的危害极大。现主要栖息于西北各省(自治区)比较干旱的农田,在陕西省渭北地区主要栖息于南部地区,对苹果树危害特别严重。今天就要以渭北地区为例,讲讲怎么防治中华鼢鼠。

1体形特征

中华鼢鼠体形粗短,呈圆筒状,体长25厘米左右,毛色呈灰褐色,头宽扁,鼻部圆钝无毛,粉红色,有一对发达的门牙露于唇外,耳朵退化藏于毛下,耳孔隐于毛下,视觉退化,眼很小,四肢较短,前肢爪锋利向外弯曲,后肢爪较细,便于拨土。嗅觉、听觉灵敏。

2危害特点

中华鼢鼠在渭北地区主要生存于山坡及塬边地带的林地、粮田和苹果园,特别喜欢在土壤疏松湿润而且食物比较丰富的地段栖息,一般取食植物根系、农作物块茎、块根,但取食重点因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春、秋两季为重点取食期。

危害果树根系主要在冬春季和秋季,这个季节地面作物收获,没有可食的农作物,中华鼢鼠在果园以残食苹果根系为主,特别在秋季9—10月,中华鼢鼠开始准备越冬食物,危害加重,活动频繁,常把5年生以下苹果树根系一次性啃食干净,使整行或整块果树死亡,是造成部分果区园相差、年年栽树不见树的主要问题,具有危害大、生活隐秘、难防治的特点。

3生活习性

中华鼢鼠终年生活在地下通道,怕光、怕声、怕风雨,有自然风洞被挖开后,就必然要推土封闭,将洞口堵死,然后另挖一通道衔接起来。

中华鼢鼠的洞穴结构复杂,地面无洞口,通常由洞道和老窝组成。洞道可分为常用洞、草洞和朝天洞。常用洞一般距离地面20厘米左右,与地面平行,比较固定,弯曲多支,直径为10厘米左右。

草洞较浅,距离地面约8厘米,从常用洞通向地表,在地表形成小土丘。朝天洞是指由常用洞向下通到老窝的垂直或倾斜的通道。老窝常位于洞内较干燥处,距离地面100厘米左右,有时距离地面在150厘米以上。

4防治方法

防治中华鼢鼠重点是识别洞道及方向,中华鼢鼠洞道新旧混杂,纵横交错,识别比较困难。根据观察和多年的实践,凡是中华鼢鼠存在的洞上表有很多细长的裂纹,并加有杂草被拉入洞后留下的很多小孔,或地面其他杂草、小树死亡,其下一般有洞道,切开洞道纵剖面,洞道较光滑,并可观察到小土粒滚动的痕迹,即为有效洞道。根据各地中华鼢鼠防治经验,总结出以下防治方法。

4.1人工防治

(1)隔离法

在果园四周埋深度40厘米的金属网片或钢丝网(网眼不超过1.5厘米),绕果园一周,将中华鼢鼠隔离在果园外围。

(2)诱集法

果园行间种植1米宽的油菜,诱集果园内的中华鼢鼠取食,减轻对果树的危害,同时根据中华鼢鼠活动危害情况及时捕杀。油菜在开花期翻压作为绿肥。

(3)弓箭法

弓箭法是广大农民在长期防治中华鼢鼠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经济实用的简单器械,具有使用方法简单、制作容易、便于就地取材等优点。使用时,弓箭必须安放在较直的常洞上。洞口要切齐,洞顶的地面要铲平。弓距洞口约20厘米。若是地箭要安放3箭,箭与箭之间相隔5~10厘米。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箭头千万不要漏入洞中,箭射下之后,要恰在洞道的正中位置,不能过浅或打偏,过浅对中华鼢鼠起不到伤害作用,打偏会导致其脱逃。

4.2物理防治

(1)灌水法

向鼠道内灌水40~80千克,就可将中华鼢鼠灌出,然后进行捕杀,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效果也很好。

(2)熏蒸法

将鼠道挖开,用柴草加辣椒或烟叶秆点燃后用鼓风机将烟吹进洞内,通过烟熏使其死亡或出洞后捕杀。

(3)窒息法

找到洞口后,将灭鼠弹点燃投入洞内立即封洞,灭鼠弹燃烧时消耗洞内氧气,使中华鼢鼠窒息死亡。

4.3化学防治

(1)药剂防治法

在洞内30厘米处投入鼢鼠灵或克鼠星5粒左右,立即封洞口。

(2)毒饵诱杀法

将中华鼢鼠爱吃的葱、苹果、韭菜、马铃薯、苜蓿根切成小块,1千克饵料拌入溴敌隆或毒鼠醚、杀鼠灵30—40克做成毒饵,拌药时加少量清油或面糊增加黏着性;或将葱、苹果、韭菜、蒜苗、马铃薯切小块加入少量溴敌隆。

投药时,可用插洞投饵法,方法是:用一根一端削尖的硬木棒,在中华鼢鼠的常洞上插一洞口。插洞时,不要用力过猛,插到洞道上时,有一种下陷的感觉。这时不要再向下插,要轻轻转动木棒,然后小心地提出木棒。用勺子取20~30块毒饵,投入洞内,然后,用湿土捏成团,把洞口堵死。这种方法在松软的土地上使用较好。

或用开洞投饵法,方法是:在中华鼢鼠的有效洞上,用铁铲挖一上大下小的洞口,把落到洞口的土取净,再用长柄勺把毒饵投放到洞道15~20厘米深处,然后将洞口封严。

(3)药剂熏杀法

挖开有效洞,放入2片磷化铝封洞。磷化铝遇50%的空气湿度会分解产生剧毒气体磷化氰,熏杀中华鼢鼠。要注意保管好磷化铝,避免人畜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