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09-07 17:59

一、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1、苗瘟可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2、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在形状、大小、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

3、节瘟发生于茎节上,黑色,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

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及枝梗上,病部成段变褐坏死,穗颈、穗轴易折断成白穗。群众称之为“吊颈瘟”。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附着孢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养分。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对稻瘟病的防治要早预防,勤观察,早发现,早预防,进行综合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搞好品种搭配

选择抗病品种,避免单一品种在区域内种植,是控制适应性生理小种变异成致病性生理小种的重要手段。

2、做好种子消毒,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

①用菌线清15g兑水lokg浸种5kg,浸种60h之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可兼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②用80%“402”按l比500的比例配成药液,每50kg浸种30-4kg,浸种3d,然后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可兼防白叶枯病,恶苗病和胡麻斑病。

③用50%多菌灵l00g兑水50kg,浸种30kg,浸种3―4d,再用清水洗净后催芽育苗,可兼防恶苗病。

3、喷好“送稼药”控制苗瘟发生。

控制苗期稻瘟病,是防治水稻插秧后各个生育时期稻瘟病的关键。在插秧前5―7d,用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70ml/667m2兑水50kg/667m2在苗田上喷雾,消除秧苗在携带的病菌。喷药时一定要均匀周到,若喷药后24h内遇一定要重喷。

4、精细整地。合理配方施肥

精细整地,提高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温,促进插后秧苗早生快发,是防治稻瘟病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整地时一定要精细,特别是对上年发生过稻瘟病的地块,要清除稻桩和病残体,泡田时涝净菌核并且焚烧或深埋,其主要目的就是灭稻瘟病的传染源。在施肥上要遵循如下原则,在多施农家肥(优质农家肥1000kg/667m2)的基础上,首先要施足底肥,特别是增施磷钾肥,来促进秧苗插秧后的早生快发,要提早追肥防止秧苗徒长,巧补穗肥,以提高产量。

具体做法可以采用下述方法仅供参考:

1、底肥:施标准氮25kg667m2。、磷酸二铵l0kg667m2,插秧5-7d施氮肥10kg/667m2;

2、一次蘖肥,返青后7d,施氮肥10kg/667m2、磷酸二铵5-7.5kg/667m2,同时增加氯化钾7.5kg/667m2;

3、二次蘖在6月20日前施标准氮肥15kg/667m2,;

4、要保证穗粒生长的营养供给,在孕穗中期(7月20日左右)再施标准氮肥5.0―7.5kg/667m2;进入8月初可看情况追施粒肥。这样的追肥方式保证了秧苗不缺肥、不脱肥,并且不徒长,不柔嫩,抗性好不发病。

5、水分管理要把握好时机,深浅适宜

防治稻瘟病,水的管理很重要。应以湿润灌溉、干干湿湿为好,并且适时进行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发病。具体办法是:插秧后要寸水缓秧,浅水分蘖,浅湿结合;于6月25日前后株数达到数量后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7月5―20日,水稻进入幼穗分化和孕穗期,浅湿间歇灌溉,以浅为主,水深部超过10cm;进入8月上旬后,水稻进入抽穗开花和灌浆等阶段,也是稻瘟病防治的关键阶段,更要浅水灌溉、浅湿交替,以提高温度、降低湿度,防止穗颈瘟的发生。

6、药物防治

培育壮秧,正确的栽培管理手段是防治稻瘟病的关键,然而一旦发病,药剂防治必不可少。药剂防治要抓住关键时机,选好药,配好剂量,均匀周到的喷施到整个植株。

防治稻瘟病的施药适期是在稻田的发病初期,防治穗颈瘟要在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各喷一次药,可采用如下药剂和剂量:

①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g/667m2,兑水50―60kg/667m2喷雾;

②40%富士一号乳油l00ml/667m2,兑水50―60kg/667m2喷雾。

③灭病成胶旋剂200g/667m2,兑水50―60kg/667m2喷雾。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施药效果,应注意以下事宜:

(1)兑水量要充足,以便喷得均匀周到。

(2)抢晴喷药。为了及时防治,应根据气象预报,抓紧时机抢晴天(4小时内不降雨)喷药。

(3)喷药要及时周到。不论叶瘟穗瘟还是节瘟,均应做目及早防、及时治。并应做到喷得均匀、周到,方能起到防治用。

(4)喷药时应注意躲开水稻开花期,在上午10点之前或下午3点之后喷药为宜,以避免影响水稻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