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发布日期:2018-08-31 06:46

实行综合防治可以增强水稻自身的抵抗能力,恶化病虫发生环境,从而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综合防治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确保水稻增产增收。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减少病虫源、选择抗性良种、培育壮秧、合理施肥、科学用水等。

1.1减少病虫源

减少病虫源是农业防治的重要措施。及时处理病株是减少病源的有效办法。平时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收获时把病株烧掉。收获后,及时犁田耙耕,可以消灭残留在稻茬或土层内的害虫和虫卵。开春3月中旬前,是化蛹盛期,灌水耙田沤田,浸死越冬的幼虫和蛹。

不同作物,危害它们的病虫害不完全相同,实行水旱轮作,可以减少病虫源的积累。

1.2选用抗性良种

选用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是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要根据本地的病虫害情况选择。另外还要注意经常更换品种,长期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会造成该品种抗性降低,导致病害流行。

1.3培育壮秧

培育健壮的秧苗,是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基础。秧苗健壮,移栽后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强。

1.4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施肥时要尽量多施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沼肥。施用化肥时,要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不要偏施氮肥,过量施用氮肥禾苗柔嫩贪青,容易招虫惹病。适量增施钾肥可以使稻叶老健不披垂,既改善稻株营养状况,又增强抗病虫能力。

1.5科学用水

科学用水也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科学用水就是要合理地灌溉。水稻生长过程中,用水时要做到“浅水插秧,寸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晒田,抽穗扬花时,回浅水灌溉,后期干干湿湿到老熟”。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态调控技术,实现病虫害区域治理,形成有利于作物生长,有利于害虫天敌生活的环境,不利于病虫繁殖生活的环境。

可以采用以下措施进行生物防治:工厂化饲养天敌,释放到田间;应用生物类农药取代高残留化学农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干扰害虫雌雄交配,降低害虫繁殖力;采用生态种养模式。

2.1工厂化饲养天敌

工厂化饲养天敌就是,在实验室或工厂饲养寄生性天敌和捕食性天敌,然后释放到田间,达到以虫制虫的目的,效果很好。

2.2应用生物类农药

用苏云金杆菌等生物类农药取代高残留化学农药,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有效地防治病虫害。

2.3干扰雌雄交配

在害虫羽化期,把性引诱剂的诱芯挂在田间诱盆上,盆里盛肥皂水,当雄虫靠近诱芯,就会掉入水中。可以大大减少雌虫交尾机会,降低害虫繁殖力。

2.4采用生态种养模式

稻鸭共育种养结合就是一种很好的生产模式。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稻鸭共育防治病虫害进行了试验,表明:鸭子对稻田稻飞虱、二化螟虫、叶蝉有明显的捕食作用,共育稻田可以不用或少用杀虫剂。

而且稻鸭共育,鸭子在稻丛中间穿行,踏除老黄叶,改善了水稻基部的通风透光性,可以减轻纹枯病的蔓延和危害。

3、物理防治

采用一些物理防治措施也能有效的预防和杀死一些害虫。例如利用灯光诱杀害虫、用各种捕虫网捕杀害虫等。

4、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就是用药剂防治病虫害。大量施用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还会伤害天敌,破坏稻田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科学用药。首先要掌握准确的病虫害预测和预报;用药时要注意抓住重点,兼顾一般;另外还要合理地选用农药,并注意适期、适量用药。

4.1准确的预测和预报

准确的病虫害预测和预报是实现科学用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和前提。根据预测预报,对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用药,未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坚决不用药。

4.2抓住重点,兼顾一般

用药时要抓住重点,兼顾一般,以水稻生育期为中心,主攻一、两个重点防治对象,兼治其它病虫,能挑治的不普治,能兼治的不专治。

4.3合理选用农药

要合理选用农药,尽量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对口农药。禁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及其混配农药,水稻后期严禁使用甲胺磷等剧毒、高毒农药。

4.4适期、适量用药

适期、适量用药就是要根据当地《病虫情报》,结合田间调查,确定防治期;还要注意农药使用的有效剂量,不能随意增加用药量;同时需要采用正确的施药方法,如防治稻瘟病、卷叶螟等叶面病虫,应该使用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茎下部病虫则用粗水喷雾。防治对象基本相同的农药要轮换使用,避免病虫产生抗性。

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不但可以减少农药用量,还能明显改善稻田生态环境,确保水稻丰产增收,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