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及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18-08-19 14:08

一、玉米适时晚收可增产

一、收获特征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造成光热资源浪费,玉米产量潜力不能充分发挥,影响了粮食产量的增长。玉米收获要改过去“苞叶变黄、籽粒变硬即可收获”为“苞叶干枯、黑色层出现、籽粒乳线消失”时收获,一般可晚收7-10天。

二、收获时间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玉米适当晚收即可增产的道理在夏玉米生产中却没有完全做到,群众主要是担心延误小麦播种,造成小麦减产。现在农业机械的普及,从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的时间已大大缩短,在正常年份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并不影响适时种麦。根据各地生产实际,一般可推迟到10月5日-10月10日收获,同时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小麦,确保小麦玉米两料全年丰收。

三、增产效果玉米灌浆时间越长,灌浆强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所以在玉米生长后期延长灌浆期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据试验资料,玉米自蜡熟开始至完熟期,每晚收1天,千粒重会增加3-4克,亩增产5-7公斤,如按晚收10天计算,籽粒灌浆期可延长到50天以上,亩增产可达50公斤以上。另外,推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均匀,小粒、秕粒减少,籽粒含水量较低,蛋白质含量高,商品性好,也便于脱粒储存。

二、落实关键技术,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1、精细整地,打好麦播基础

秋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耕翻整地,按照“秸秆还田地块必须深耕,旋耕播种地块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夯实麦播基础,增强抗灾能力,力争全生育期管理主动。一是扩大机械深耕(深松)面积。要搞好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统一调配,在秋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机耕,耕深23cm以上,耕后机耙两遍,粉碎坷垃,达到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旋耕地块要旋耕两遍,耕深15cm左右,耕后耙实;连续三年旋耕的麦田要结合玉米秸秆还田实行深耕(深松),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增强小麦抗逆能力。

2、推广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持续培肥地力的基础上,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总体原则:氮肥总量控制与分期调控相结合,测土确定磷钾肥用量,针对性补施微肥。

3、足墒适期匀播,合理确定小麦播种量

足墒适期适量匀播是培育小麦冬前壮苗、防止旺长冻害、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争取足够穗数的基础。在适播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播种,旱地要趁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因灾延误播期或整地质量较差的麦田,应适当增加播量,每晚播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但最高不能超过15公斤。

4、采取综合措施,抓好播期病虫害防治

根据近年我县小麦病虫草害消长趋势,今年我县麦播期病虫害主要防控对象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蠕孢菌根腐病、镰刀菌茎基腐病、黑穗病、孢囊线虫病、病毒病、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等,同时预防锈病、白粉病、蚜虫、麦蜘蛛、灰飞虱等苗期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