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缺水的样子

发布日期:2018-08-16 04:17

管理上重点要用新高脂膜抑制病毒扩散,做好通风透气,降低棚室湿度,以减轻草莓病害;及时清理病株病叶并带出棚室集中处理,以减少病源。容易保持品种特性和果实品质。

设风障防寒。

在积雪稳定的密植草莓园,可以架设风障防寒,而不进行地面覆盖。

风障每隔10~15米设一道,用高粱秆、玉米秸、苇草席等材料均可。

障高2~2.5米。

有条件的可用防寒布、彩钢瓦等材料在园地周围设风障,效果也很好。

取材方便,可以利用生产田采苗,也可以建立母本园采苗。

选择长势健壮、丰产性好、果形及品质符合品种特性的植株,利用其抽生的匍匐茎苗作为繁苗母株。

开花结实期地温升高,病菌繁殖蔓延较快,叶片变小,叶柄变短,长势衰弱,全株矮化,须根变成黑褐色而腐烂,最后全株枯死。

养分平衡失调:草莓多年重茬,浅层土中有害盐类积累加重,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由于连年栽植草莓,土壤中草莓所需养分减少,草莓根周围的养分平衡失调,使养分缺乏而减产。

幼苗生命力强,结果早,当年秋季定植,第二年春夏便可结果。

如哈尼、全明星等品种的果实适时制汁、制酱。

选择适宜的授粉品种草莓可以自花授粉结果,但异花受粉后有明显增产效果。

因此,建园时除了选择主栽品种外,还应配置授粉品种,一般主栽品种的面积不少于70%。

1个主栽品种可以搭配2~3个授粉品种。

用传统方法繁殖培育出来的草莓小苗的生长速度慢、占地多、易遭受病毒侵害、容易引起退化、影响产量和果实品质等缺点,而用组织培养法繁殖培育壮苗就可以很好解决这些缺点:

在8月份掀开薄膜,对土地进行深翻,在翻地的过程中施用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生产应用实践证明,脱毒草莓不仅长势强,植株整齐一致,而且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

脱毒苗较带病毒苗株高增长17.7%-46.2%,叶面积在2.6%-17.2%,叶柄长增加14.5%-41.9%,匍匐茎数多26.7%-89.5%,收获量增加7.8%-45.1%,果数增多8.7%-18.6%,单果重增加0.67%-24.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3.8%-8.3%。

繁殖速度快:一年内一个分生组织可获得几千到几十万株苗,发展潜力大。

开花后:白天温度23~25℃,晚上7~8℃。

相反,如果将需温量少的暖地型品种栽到寒冷地区,其植株会因冬季经历低温时间较长,而花序抽生较少,造成植株徒长,产量降低。

根据地势选择品种不同地势也要选择不同品种。

地势低洼的地方,易积聚冷空气,要选择抗低温能力和抗花期晚霜危害能力强的晚熟品种,如果栽早熟品种,因其解除休眠早,开始生长的早,抗低温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冻害或冷害;地势较高的地块可选用早熟品种。

可迅速更新市场品种:根据市场需要,2~3年内可以更新一次品种,常规生产则需要4~5年。

在采摘之前的2周,要配施3次含甜叶菊苷的叶面肥,甜叶菊苷在主要作用是增加浆果的糖度,调节草莓的甜酸比例。一般以喷药到浅锄时间不超过6小时,否则会影响药效。

也可用50%的草萘胺(大惠利)可湿性粉剂100-200克,加水30公斤左右,均匀喷于土表,对草莓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任何除草剂时,土壤都不要太干燥,土壤含水量一般应掌握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60%,即土壤湿润时施用,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为加快打破休眠,促进植株生长,以利提早开花结果和成熟上市,通常在大棚保温一周内,草莓生长初期喷一次3~5毫克/升,每株喷5毫升,喷在苗心上,用药浓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扣棚早、壮苗、温度低,用药浓度较高,否则浓度应低。

生产灵活:只要建立起组织培养操作车间,即扩大培养实验室,就可全年生产,还可以使植株保存在冷库中直至秋天或第二年春天。

拱棚草莓的温度管理,是草莓早熟高产的关键。该方法已在日本广泛采用,效果很好。

蜜蜂飞行距离一般为400米。

访花时间为上午8~9时到下午3~4时,活动温度范围一般在15~30℃。

对其他访花昆虫,也应加以保护利用。

控制温度和湿度花期应严格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

健康植株比例大,增产效果明显:茎尖组织中的分生组织本身不带毒,且整个操作是在无菌环境中进行的。培养的无病毒苗比一般未脱毒苗生长快,坐果率高,结果期延长,果重明显提高,平均可增产30%~50%。

每亩繁苗田施腐熟猪羊灰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0-25公斤作基肥。

植株活棵后施1次稀粪水,隔10-15天每亩施尿素5公斤。

遇高温干旱沟灌洇墒,保持土壤湿润。

植株栽后10天,用菊酯类农药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交替防治病害2次,隔7-10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防病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