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使草莓果子变硬

发布日期:2018-08-15 14:44

在8月份掀开薄膜,对土地进行深翻,在翻地的过程中施用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公斤。光照:刚移栽的幼苗应加盖遮阳网遮荫;花芽分化需短日照,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短日照的条件;花序分化期末可撤除遮阳网。

温室内更换表层土:在前茬种草莓的大棚内,把30厘米厚的表层土挖出,全部换上无病菌的新土,对克服草莓重茬病效果较好,但这种方法比较费工。

温度:花芽分化需较低温度,可在遮阳网上加盖草苫(草帘),通过揭与盖草苫的操作过程,人工造成较低温度;冬天温度保持在25℃以上,气温超过30℃时应通风。

严禁在大棚草莓上使用任何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草莓食用。南方地区冬季气温较温暖,可选择需低温量少、休眠浅的暖地型草莓品种。

如果将需低温量多的寒地型品种栽到南方温暖地区,会因为冬季低温量不足,而使植株在春季休眠没有彻底结束时就开始生长发育,最终导致出现植株生长势弱、果实变小、产量降低等现象,从而使该类产品的优良特性不能充分发挥。

湿度:草莓苗生长的土壤湿度应在70%-80%为宜,棚内空气湿度以60%--70%为好,当棚内湿度超过70%时应通风以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具体做法是,破膜后,马上摘除病虫叶、枯黄老叶,并移出棚外烧毁,把埋的深的草莓心四周的土扒开,露出草莓心晾晒,然后用600倍的草代合计、800倍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的速克灵在草莓现蕾至开花期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预防草莓芽枯病、灰霉病的发生。草莓蛇眼病又称叶斑病,是草莓的常见病害,发生普遍。

发病较轻时生产无明显影响,严重时发病率60%,部分叶片坏死干枯,明显影响草莓产量。

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叶柄、果梗、嫩茎和种子。

在叶片上形成暗紫色小班点,扩大后形成近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紫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略有细轮,使整个病斑呈蛇眼状,病斑上不形成小黑粒。

浇水:刚移栽的幼苗要及时补充水分;开花与浆果生长初期分别灌水1次,用沟灌,灌到沟高2/3处,让水渐渐渗入畦土,沟内余水排出,若天旱,每5-7天灌水1次,秋季多雨,应及时排水。

草莓宜生长于肥沃、疏松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过于粘重土壤不宜栽培,沙土多施厩肥,勤灌水,也可种草莓。也可把追施的肥料配成母液,随浇水冲施。

叶面喷肥每20天左右喷1次,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浓度为0.2-0.3%。

每次追肥后应及时浇水,干旱年份生长季节多浇几次水,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危害草莓的螨类害虫主要是二点红蜘蛛和始叶螨。

施肥:初花期与坐果初期各追肥1次,亩施尿素10千克,磷肥20千克,氯化钾1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35千克。

脱毒苗的生长特性与普通苗有不一致之处,因此在栽培上也应相应调整,才能发挥出脱毒苗的增产及提高质量的效果。

脱毒苗营养生长旺盛,吸肥力很强,在假植育苗期应避免花芽分化期前的追肥,以免花芽分化期推迟。

应用断根、剥老叶等措施调节体内的碳氮比,可使花芽分化期提早。

中耕:11月至12月应浅中耕3次。

对灰霉病、叶斑病、黄萎病、芽枯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可选用波尔多液、绿乳铜、绿得保、代森锌、甲基托布津、防霉宝、多菌灵等药剂喷防,特别是在发病后应及时施药,将病害控制在始发期。

病毒病主要是由蚜虫带毒传染,应注意防治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