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丰产与插秧密度

发布日期:2018-08-14 10:50

稻农朋友,为了夺取今年水稻优质丰产

――请您调整插秧密度

实践证明,水稻适当稀植可提高水稻产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水稻是高分蘖作物,其分蘖数量因环境条件而差异很大。高密度栽培时,可能不产生分蘖;如果密度较小,每株水稻由足够的空间,再有相应的水肥条件,一般每株水稻可产生十几甚至几十个分蘖。因此,调控分蘖发生和生长情况的关系,是高产水稻栽培重要的技术措施之一。

在水稻的栽培管理中,水稻分蘖的运用应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等生产条件相适应,如果水稻栽培的基本苗数过少,势必要靠增施氮肥来促进分蘖,从而达到有效穗数。一般来说,加大氮肥的施用量,会增加稻米中蛋白质的含量,但由此也减低了稻米的食味品质。因此,过度强调稀植,既不利于保证产量,又不利于生产优质的食味稻米。其次,水稻插秧基本苗数过少,水稻分蘖的时间延长,使水稻整个生育期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也就加大,特别是由于分蘖时间延长,导致水稻抽穗期的变化,会增加水稻遭遇低温冷害和遭遇早霜的风险性。因此,在水稻生产中,我们提倡适当稀植(适当稀植,有利于水稻高产),但不提倡过于稀植。

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大面积水稻栽培,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差异很大,所以一般不应该强调固定的插秧密度,水稻插秧密度应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在基本插秧密度的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东北地区为例,一般基本插秧规格为30.0×13.3厘米,每平方米25穴。每穴插3~4株。每平方米合计插秧75~100株。但实际插秧时,北部地区要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南部地区要适当减少插秧密度。秧苗素质好,插秧密度可适当小些;秧苗素质差,插秧密度可适当大些。先插秧可稀一些,后插秧可密一些。土壤肥力高,施肥量足的地块,插秧密度宜少些,反之宜大些。育大苗可少些,小苗则应大些。

总之,水稻插秧密度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本主适当稀植有利于增产的原则,做出适当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宜过大。一般的调整范围是:行距变化为24~33厘米;穴距变化为10~156厘米;每穴株数变化为2~4株,每平方米穴株数变化为18~38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