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从子叶期开始就可发病,病株矮小,蕾铃脱落率高,单株结铃数下降,铃重减轻。当植株1—2片真叶时,如果感病严重可造成死苗;现蕾期发病高峰时可成片死苗。其发病适宜条件是高温高湿,连茬种植,雨后骤晴,会成行、成片死亡。
一、症状类型
棉花枯萎病的症状随环境条件、棉花品种类型、棉花生育期、病原致病力等因素的不同而异,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
1、黄色网纹型:苗期叶脉褪绿变黄,成黄色网纹状。
2、黄化型: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局部或全部褪绿变黄,后逐渐变褐枯死或脱落。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现。
3、紫红型:叶片变紫或紫红色斑块,以后逐渐萎蔫、枯死或脱落。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出现。
4、凋萎期:叶片突然失水褪色,植株叶片萎垂,不久全株凋萎死亡。一般在气候急剧变化、阴雨或灌水之后出现较多。
5、矮缩型:早期发生的病株若病程进展比较缓慢,则表现节间缩短、植株矮化,顶叶皱缩、畸形,一般并不枯死。
二、防治方法
1、改土。在施入有机肥和氮、磷、钾肥的基础上,每亩施0.5公斤重茬剂,然后翻耕,以杀除大部分土中病菌,使土壤增加透气性,消除土壤中亚硝酸盐含量,破除板结,改良盐碱,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减轻枯萎病危害。
2、适量施用氮肥。
3、适时浇水。当单株坐住两个铃遇天气干旱时浇第一水,提早浇水会促使病害发生。
4、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定期喷洒2—4次枯黄急救或恶霉灵等药剂。
5、对已发病的植株,选定在棉花基部茎秆上5—6厘米处,用小刀开2—3厘米纵口,插入两段用枯黄急救原液浸泡4小时以上的火柴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