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和耕作形式的不断变化,吴江部分外地承包大户自行带种,不进行种子处理直接播种,导致小麦腥黑穗病等种传病害传入本市。小麦腥黑穗病一旦感病,整穗受害并形成带有腥味的黑粉,不仅造成小麦减产,而且降低小麦品质,甚至引起人畜中毒等现象。通过种子处理,可以直接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菌,控制黑穗病、条纹病等种传病害,同时兼治苗期蚜虫,促进麦苗矮壮,增加分蘖,是防病控虫保苗的有效措施。希望各地在认真做好麦种的风、筛、晒等常规处理的同时,切实做好种子药剂处理工作。
1、加大统一供种力度,确保大面积上使用无病良种。各地特别要加强对外地承包户的管理,可通过签订合同等形式,严格杜绝有病种子传入。
2、把好小麦种子精选关,采取风选、筛选等选种方法,淘汰有可能混杂在小麦种子中的病粒和菌源。
3、全面做好种子的药剂处理。(1)小麦种子处理。对今年尚未发现腥黑穗病的地区可采用“多菌灵”拌种:用50%多菌灵可湿粉100g加10%吡虫啉10g,兑水2kg,拌麦种20kg,闷种6~8小时后播种,可兼治小麦苗期蚜虫;对近几年已发生腥黑穗病的地区,要积极推广“戊唑醇”(立克秀)拌种,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10ml加10%吡虫啉10g兑水300ml拌麦种20kg,在充分搅拌均匀的基础上,放置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2)大元麦种子处理。每亩用种量(10公斤左右)用50%多菌灵100克,加10%吡虫啉10克,兑水1公斤,均匀拌种,然后堆闷3—5小时。此方法可有效地防治大麦条纹病、网斑病等苗期病,同时兼治苗期蚜虫。
4、注意事项种子处理要求药种要对,剂量要准,拌种要匀,防止浓度过高而影响麦子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