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樱桃褐斑穿孔病在樱桃园中开始流行,如何进行综合防治,以减少经济损失?下面对樱桃褐斑穿孔病综合防治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发病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面初生针头状大小、带紫色的斑点,渐扩大为圆形褐色斑,病部长出灰褐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病部逐渐干燥收缩,周缘产生离层,常由此脱落成褐色穿孔,边缘不整齐。斑上具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子囊壳或分生孢子梗。该病也为害新梢和果实,病部均生出灰褐色霉状物。
二、病原菌简介
病原Mycosphaerellacerasella称樱桃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其无性世代为Cercosporacircumscissa称核果尾孢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壳浓褐色、球形,多生于组织中,具短嘴口;子囊棍棒形束状并列,顶端钝圆,基部略细,无色,子囊孢子纺锤形,无色,多2列并生。分生孢子梗十几根丛生;分生孢子淡橄榄色,鞭状,略弯曲,具隔膜。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病枝梢组织内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回升,降雨后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侵染叶片以及枝梢和果实。此后,病部多次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低温多雨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四、防治方法
1.田间管理:
(1)冬季修剪:修剪时疏除密生枝、下垂枝、拖地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清园:结合修剪,彻底清除樱桃园内的枯枝落叶及落果,减少越冬菌源。
(3)肥水管理:易积水,且树势偏旺的果园,要注意排水;要增施有机肥料,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樱桃树的抗病能力。
2.化学防治:
(1)果树发芽前,喷施一次4~5度石硫合剂。
(2)发病严重的果园要以防为主,可在落花后,喷施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间隔7~10天防治1次,共喷施3~4次。
(3)在采果后,全树再喷施一次药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