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矮砧苹果幼树期管理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8-07-31 14:12

推行现代矮砧幼树管理规范,为生产优质高档果品创造有利条件。这一方法简单,便于果农掌握,一般2-3年即可成形,4-5年即能进入结果期,而且树势易控制,降低果农的劳动强度,使果树生产更加人性化。

一、栽植

1.选无病毒优质壮苗:

果树是多年生植物,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有前瞻性,应选择无病毒、矮化中间砧或自根砧、二年生以上大苗。无病毒苗生长势、抗逆性强,且果品质量较普通果好。品种一般以烟富1-3号、太红嘎拉、新红将军等,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比例为4:1。

2.适度密植:以前为提高前期产量,栽植过密,现在提出栽植密度2.5-3×4-5米,土层厚可稀一些;山岭、土层薄的可密一点,乔砧的稀一点,矮化砧可适当密一点。每隔2-3行留一大行作为作业道。

3.开沟施肥:冬前按行距开深1米、宽60-80㎝的大沟,沟底添入草、植物秸秆等,在回填时,亩施4000-5000㎏优质土杂肥,与土混均,不要打乱原土层。

4.栽植、起垄:假植苗,栽前最好将苗木用清水泡24小时左右,然后将断根剪平,用100倍多效灵沾一下根。并对苗木进行分级,每行栽植的苗木大体一致。要求起垄栽培,使垄高20-30㎝,宽80-100㎝左右,苗木栽在垄背上,埋土深度与原苗木的深度一致。春季空气干燥,新栽苗木容易失水,栽后一定要浇水2-3次,确保成活。应注意的是,若是矮化中间砧,埋土深度在中间砧的1/2-2/3处,以确保品种不生根,保证其矮化作用。冬天为使其安全越冬,对根茎进行适当埋土。

5.定干、封苗:保留所有饱满芽进行定干,使整形带内有足够的壮芽,且每隔3个芽刻一芽,用50㎝长的塑膜袋将整形带保护起来,以防金龟子、象甲等害虫食芽。待芽长出后及时破膜,以防将芽灼伤,待芽长到10-15㎝左右时,将膜去除。

6.立柱固定:纺缍形树体高,易招风,必须设立柱:竹杆或用水泥立柱上拉三道铁丝,随着树体长高,随时进行绑缚、固定。

二、整形修剪

在密植矮化栽培中,宜选择“纵向形”的冠体和“一根棒”状的结果枝组,以确保生长结果所必需有空间。冠体则纵向延伸取得平衡,而成为纵向形即纺缍形纺缍形的树体结构是:在粗壮的中干上不分层直接配置结果枝组。成形后,树高3.5m左右,干高0.6m-0.8m。根据密度,中干粗度与其直接着生枝条基部粗度的比值要在3-6之间。纺缍形的结构特点是:“少骨干,多枝组,低级次,高级差,细冠体,壮树势”。“少骨干”骨干枝要少,结果枝组直接着生于中干上,要求枝组应尽量多,才能形成粗的中干的与细的结果枝组,突出中央领导干的领导作用。在中干上直接培养足够多的结果枝组,并及早地进入结果状态,这是有效解决好空间、花芽、树势,实现矮化的最关键的修剪措施。“低级次”就是指结果部位的级次低,在中干上直接培养结果枝组。“高级差”就是指中干粗度与其上直接着生枝条的粗度的比值要大,两者差别要大,根据密度和空间大小,比值在3-6之间。形成级次低与高级差的关键是:其上直接着生的枝的数量要多。冠体的粗细在于中干上直接着生枝条的多少与结果早晚。树势是否健壮在于中干顶端优势的维持与侧生结果枝组的及时控制的程度以及果台枝、背上枝合理利用等。中干上直接着生枝条越多,冠体越细,越有利于中干顶端优势的维持。

第一年,当年当新梢长到20㎝左右时,将主干上分生的新梢全部从基部抬剪疏除,迫其重发,使中干与其上着生主枝的枝龄差开,以确保中干的优势地位。如果当年未采取该措施,则于翌年春芽体萌动前将主枝从基部抬剪疏除,(剪时应当注意地是,剪口水平,迫使原枝条背后的基部芽萌发,这样发出的枝条角度大,易于拉枝开角。)同时将中干进行中短截,并配合每间隔三芽刻一芽促萌。

当年8月份,将主枝全部拉到80度左右,拉枝时,应保证枝头稍翘,以保证其优势。

第二年,对中干进行中短截,同时在需要出枝的部位进行刻芽;对主枝轻短截,并对其进行刻芽,基本芽芽刻。当主枝延长梢长到20㎝左右,对主枝的延长梢保留,而对头上的竞争梢进行重短截(只留基部叶),主枝上萌发的新梢,采用捋、拿等方法控旺。中干上当年发出的主枝,仍然按照去年的做法,全部从基部抬剪疏除,迫其从基部重发。8、9月份进行拉枝。

第三年,对中干和主枝做法同上年,而对主枝上发出的新梢,除徒长枝和长势特别旺的新梢从基部疏除外,其余全部甩放不动。6月上中旬在特别旺的主枝基部进行环刻。

第四年参考上年的做法。

这样经过3-4年的连续处理,中干可达到3.5米左右,主枝可达到30个以上,树体基本成形,既保证了中干的优势,又减轻了树体的横向拉力,使各枝势均衡,为以后的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土壤、肥水管理

新建果园土壤是平地的提倡实行高畦栽培,畦宽2米,高20—30厘米,要结合高畦的建立对土壤进行改良,利用丘陵山地建园,要对土壤进行深翻,并施足有机肥,也可以草代肥。

提倡“台畦双沟+覆盖生草”土壤管理模式。“台畦双沟”就是以树行为中心,距树行1m左右打起垄成台畦,形成约2m左右宽的树盘,通过起垄作畦使树盘的地面要明显高于行间地面,二者高度的差异一般在20-30cm左右。同时,在台畦中间沿树行打一畦背,则形成“台畦双沟”的模式。这样既能增加树盘土壤熟土的厚度,又能达到雨季及时排涝,旱天实行沟灌节水。“覆盖生草”就是在畦上进行覆盖,行间生草,则能创造良好稳定的根际环境,防止根系温度与湿度变幅过大。幼树期,管理的目的是迅速扩冠,在9月份秋施基肥的基础上,在春、秋稍速长期追2次肥。一般地,基肥要求亩施优质土杂肥4000㎏﹢1-2㎏果树专用肥,追肥以每株每次0.5-1㎏果树专用肥即可,施后抓紧浇水。晚秋、早春进行涂白,做好树体保护,浇完封冻水后,整理垄背,对根茎进行覆土,将中间砧部分全部埋进土里,以防冻害,春天必须及时将覆土扒开,严防品种部分生根,失去矮化砧的作用。

四、科学间作

幼树期果树覆盖率低,如果进行科学合理间作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效益,而且对幼树生长产生良好作用。

1、间作物选择:果园间作必须以不影响果树生长为前提,优先考虑对果树生长有利的矮秆豆科植物:花生、矮秆大豆、苜蓿草、三叶草等;间作时不要选用深根作物,以免与果树争肥;不要间作蔬菜,蔬菜的生长特点是离不开肥水,必须经常施肥、浇水,而且以氮肥为主,这与果树的生长是相矛盾的。幼树尽管是以长树为主,但大肥大水促使新梢不停地旺长,不利于枝条的充实,而且秋梢的持续旺长,不能使新梢及时停长,也不能适时落叶,这样枝条虽然看起来长得挺粗挺长,但枝条并不健壮,抗逆性差,冬春时,温度变化幅度大,易造成枝条阳面冻伤或日灼伤,甚至抽条,以防枝条徒长不充实;不能间作高梁、玉米等高秆作物,高秆作物造成遮光,造成树体生长细弱,而且在高秆作物收获以后,树体突然暴露在强光下,易使根茎等部位发生日灼伤,随生长受伤部位纵裂,给果树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不能间作地瓜等与果树有共同病虫害的作物,地瓜根易寄生紫纹羽病菌,而紫纹羽病也是果树根系的一个重要病害,根部病害比较隐蔽,防治上较困难;可以间作草莓。

2、间作要求:间作时不能种到树根,必须为果树生长留出充足的树盘,一般以树冠投影面积以外为宜。

五、病虫防治

幼树主要防治褐斑病、斑点落叶病等病害和红蜘蛛、金纹细蛾等严重的虫害。

一般,发芽前喷一次3-5°Be石硫合剂,4月上中旬喷一次1500倍的吡虫啉﹢800倍的多菌灵,6月份开始喷2-3次波尔多液,8、9月份注意喷一次1000倍灭幼脲。休眠期进行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