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桔大实蝇的形态特征及综合防治要点

发布日期:2018-07-31 06:23

柑桔大实蝇,也被称为果蛆,是全国检疫对象和禁境的有害生物,近几年对柑桔危害严重,一般虫树率达55%,虫果率达20%~30%,个别桔园虫果率高达70%以上,甚至完全绝收,是桔区主要害虫。那么怎么进行防治?下面我们来深刻认识这种害虫。

一、形态特征

成虫体黄褐色,长12~13mm,翅展20~24mm。复眼大,肾形,金绿色有光泽。胸部背面的鲜黄色和黑褐色条斑,常有背面正中构成“人”字形纹。胸部肩板鬃1对。翅透明,翅痣和端斑棕色。腹部卵圆形,可见5节,背面中央有1条黑色纵纹,从腹直达腹端。雌虫产卵器甚长,约6.5mm,圆锥形。

幼虫体长15~17mm,圆锥形,前端小后端大,乳白色光亮。头部口钩黑色,半露体外。

二、生活习性

柑桔大实绳在一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4月下旬至6月上旬羽化为成虫。羽化盛期在5月中、下旬,最迟可延至7月上、中旬才出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为交尾交卵盛期,9月下旬尚可见到成虫活动。卵期约1个月左右。幼虫最早在十月中旬老熟脱果,入土化蛹,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为盛期。极少数发生迟的幼虫,能随果实运输在果内越冬,至翌年1~2月方行老熟脱果。

成虫多在中午前后羽化,雨后初晴羽化最盛,阴天很少羽化,雨天极少羽化或不羽化。成虫多在叶背栖息,飞翔距离不远,但动作敏捷。成虫出土后1周内均不取食,常栖息于果园附近的青杠林或竹林内,甚至在交尾交卵前也很少飞到果园活动。多在下午活动取食,傍晚最盛。食料以竹叶上的蚜虫所分泌的密汁为主。

成虫羽化20余天后,性器官才逐渐成熟。交尾多在高温低湿有微风的晴天进行,下午1~2时最盛。一生可交尾多次,常在柑桔中面或叶背进行,每次约5~10分钟。雌虫交尾后,一般半个月后开始产卵,这时柑桔果径已达2cm左右。产卵以下午2~6时较多。雌虫产卵在果面迅速爬行寻找产卵部位,数分钟或10余分钟后,将产卵器插入果皮内进行产卵。卵成堆聚集于瓤瓣中心。每雌平均虫产卵50粒左右,一个产卵孔一般有卵10~14粒,最多达44粒。

三、危害特点

果实受害后,一般在果皮表面常有症状表现。甜柑上,初产卵时呈水渍状,有液汗溢出,后为透明,一、二天后变半透明,数天后成淡黄色。以后产卵孔封闭,周围肿胀状突起,中央下陷硬,逐渐成黄褐色或黑褐色小孔,外有白环,被害果未熟先黄。在温州蜜桔上产卵孔不突或微空而呈小黑点。在柚子上,产卵孔特别下陷,被害点呈褐色深凹,周围白环不明显,产卵孔周围常不凹陷也不突出。

产卵部位与受害果实的大小、着生位向有关。果实较小时,果脐朝上,受害处多近脐部;果实长大后,果脐横位或朝下,受害处多在果的上中部;柚子受害处多近蒂部,甜柑以脐部和中部为多,红桔则多在脐部。

幼虫孵出后常群集在一个瓤瓣内取食,食完一瓣后才转食第二瓣,也能食害种子。据岚皋东坡调查,一个被害甜柑内平均有幼虫5~6头,最多的达39头;平利、紫阳资料,一个被害红桔内平均有幼虫6~9头,最多达96头。幼虫共3龄。孵化后至老熟前都在果内为害,老熟后随果实落地前即穿孔爬出,入土化蛹。

被害的甜柑和红桔大都于9月底至10月初在产卵孔附近呈现未熟先黄、黄中带红的现象,绝大部分与好果有明显的区别。被害果于10月中旬逐渐掉落,盛期在10月下旬。脱果后的幼虫一般于当天内化蛹,少数可延至第三天才化蛹。化蛹时一般头部向上与土面垂直,也有侧向或横向化蛹的。化蛹深度随土壤疏松程度而异,松土较深,紧土较浅,一般以离土表3cm内化蛹的最多,6~7cm内次之,10cm内较少。

四、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柑桔大实绳主要随被害果的运输而传播,有的也可随水流传播到下游地区。桔园中的越冬蛹也会随带土苗木转运他地,也是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应搞好产地检疫。虫果出现期到采收包装过程中要及时挑出虫果,严格控制虫果外流。禁止疫区桔园和园旁的苗木外运。

2、诱杀成虫

在6月初至7月下旬,利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液配方:米酒3份,醋5份,红糖10份,水60份)或采用频振杀虫灯诱杀,每50亩一盏,杀虫效果较好。

3、摘除虫果

一般在9月中旬至11月上旬虫果出现时,开始摘除未熟先黄的虫果,并捡拾落果加以处理。处理方法有坑埋、火烧、水煮等。

4、药剂防治

发生量大时,可在成虫发生期上午9时前后,喷洒含糖量3%~5%的90%敌百虫原粉1500~2000倍液,每树冠喷1/3或1/2,每隔5天喷1次,连喷3~4次,可毒杀孵化的成虫。

5、冬耕灭蛹

受害重的桔园,冬春再进行翻耕,使蛹机械伤亡,且可把蛹翻出地面被鸟啄食和冻死。

6、嫁接疏果

红桔、甜柑截枝修剪后高接冰糖橙、沙田柚等良种,同时严格控制当年开花结果,可以减轻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