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条矮缩病暂不具备大流行条件

发布日期:2018-06-15 12:46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水稻条纹叶枯病一样,也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病毒病。由于近年来灰飞虱发生量大,导致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今年部分地区的水稻又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黑条矮缩病。

一、今年的发病情况

水稻黑条矮缩病自本世纪初以来在浙南等地区的籼稻上发生严重,这是因为籼稻较易感水稻黑条矮缩病,而浙南大面积种植的是籼稻品种。我省水稻品种以粳稻为主,粳稻较抗黑条矮缩病,籼稻种植面积较小,一般年份只零星发病。今年我省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病面积比前几年虽有所增加,但占全省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仍较小。发病较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海、里下河及淮北部分地区,集中表现在华粳6号、淮稻5号、Ⅱ优084等水稻品种的早播早栽田块上,田间病株率一般在20-30%,严重的在80%左右。此外,徐稻3号、徐稻4号、扬辐粳7号、镇稻99等品种也零星见病,大多发病较轻,病株率在10%以内。

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一些感病品种的早播早栽田块重发,主要是这些田块在小麦收获前就已经播种,水稻出苗后已有一定数量的灰飞虱迁入传毒,麦收期间又有大量灰飞虱迁入传毒,造成田间带毒灰飞虱数量显著高于迟播迟栽稻田,导致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重。沿海及淮北部分地区发生水稻黑条矮缩病,还可能与这些地区是水稻和玉米的混作区有关。由于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为同一个病原,灰飞虱很容易从感染粗缩病的春玉米植株上获毒,然后迁入稻田传毒引发黑条矮缩病。淮稻5号、Ⅱ优084、徐稻4号等抗条纹叶枯病品种发病重,可能与这些抗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亲本或多或少地携带了籼性基因,植株较易感黑条矮缩病有关。许多人认为种植的是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因而放松对灰飞虱的防治,也是引起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原因。

二、大流行的制约因素

目前水稻黑条矮缩病还不具备大流行的条件,但应重视对该病的预防。据他分析,病害流行需要同时满足病原、感病品种、气候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目前我省水稻黑条矮缩病大流行至少有两个制约因素:一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小。近年来我省粳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85%以上,大部分粳稻品种较耐(抗(黑条矮缩病),而感病籼稻、杂交稻及部分带有籼性基因的粳稻种植面积较小,大面积种植品种不利于病害流行。二是黑条矮缩病毒的自身特性。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可由灰飞虱终生带毒传毒,但不能经灰飞虱的卵传给子代,灰飞虱成、若虫获毒后,病毒必须在虫体内经过一个增殖循回期(通常为7-12天)方可传毒,这一点与水稻条纹病毒传毒特性有显著区别。生产上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防治措施将灰飞虱消灭在传毒之前,降低病害流行几率。加上近年来大面积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轻,目前仅在局部地区的少数感病品种上流行,田间毒源量、灰飞虱带毒率及获毒虫量相对较低,尚未构成大流行的病(毒)原基数。

三、防治不容忽视

今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省部分地区、少数品种上流行危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灰飞虱虫量居高不下、水稻条纹叶枯病大流行威胁尚未解除的情况下,生产上应在综合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同时,重视对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尤其是种植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及黑条矮缩病重发的地区。要与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一样,采取抗、避、断、治的综合措施预防黑条矮缩病的流行。一是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区,明年应压缩感病品种种植面积,种植发病相对较轻的品种,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二是合理推迟播栽期。适当推迟水稻播种时间,压缩早播早栽面积;推广机插秧和小苗抛栽等轻型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区在秧田全程设立防虫网育秧,防止麦田灰飞虱集中迁入秧田危害。三是治虫控病。加强对灰飞虱的药剂防治,尤其是对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品种,避免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此外,还应防除水稻秧田及大田周边杂草,减少灰飞虱及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过渡寄主,并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减少田间毒源。玉米、水稻混作区,应重视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控制灰飞虱从玉米上获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