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药分叉问题的解答

发布日期:2018-06-11 09:36

菏泽定陶孟海镇农民反映,他们今年种植的铁棍山药,不仅没有长成“铁棍”,长得反而像“佛手”,这到底是啥原因?现由省农科院和当地农业局山药种植技术专家,给予详细解答。

根据定陶读者反映,2011年10月19日,我们邀请山东省农科院肥料和作物栽培以及菏泽市山药种植管理方面的专家,前往定陶县孟海镇,就当地山药出现的分叉现象进行了现场考察,对农民施肥和栽培情况做了详细调查。

省农科院资环所(土肥所)研究员崔荣宗还当场采集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检验。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李爱贤博士和单县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吴峰同山药种植户们进行了交谈,详细了解农民种植、管理方面的情况,在现场查看了当地的土壤及栽培情况。

多种原因可致分叉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李爱贤博士给农民介绍说,山药在生长过程中生长点受到破坏,就会引起山药内部组织结构发生改变,造成分叉。简单地说,凡是能破坏生长点的因素都能造成山药分叉。

分叉形成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一是使用除草剂、膨大素方法不当,抑制生长点,造成分叉。二是夏季高温、干旱,土壤温度过高,灼伤生长点,造成分叉。三是浇水时间不对。夏季晴天中午(11点至15点)浇水,土壤温度迅速降低,会伤害生长点,形成分叉。四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因其在田间发酵产生热量,伤害山药生长点,形成分叉。还有如果栽植前化肥未能充分与土壤混匀,使栽子与化肥直接接触,生长点被烧坏。另外地下害虫咬食、截断生长点,也会造成分叉。

挖出山药现场看病

在现场,专家们分别对农户牛作南和牛作朋两家种植的山药进行了现场采收,对挖出的山药生长情况进行了考察。牛作南家的山药块茎有分叉现象,牛作朋家的山药发育正常,块茎没有分叉现象。据牛作南介绍,他家的山药共施肥3次,第一次基肥每亩施用16:8:18复合肥4袋,160千克,土杂肥(家禽粪便)数量不详,第二次施肥追施22:9:9含量复合肥50千克,第三次施肥追施22:9:9含量复合肥50千克,并追施商品有机肥(数量不详);每亩施用化肥折纯养分:N,47.6千克,P2O521.8千克,K2O37.8千克。

据牛作朋介绍,他家2.2亩山药田,第一次基肥共施用过磷酸钙300千克,尿素50千克,磷酸二铵75千克,硫酸钾50千克,土杂肥(兔粪)数量不清楚,第二次施肥追施16:8:18含量复合肥80千克,第三次施肥追施15:15:15含量复合肥50千克。每亩施用化肥折纯养分:N,25.9千克,P2O538.4千克,K2O21.3千克。

以上施肥数据均根据农户自己回忆进行计算,由于农户一般施肥都没有进行计量,可能与实际施肥量有所出入,尤其是土杂肥、有机肥用量数据更难确切计算。

我们分别对牛作南(代表分叉山药田)和牛作朋(代表正常山药田)家的山药田按照取样规范进行了土壤样品采集,对可能影响山药生长的几个主要成分进行了实验室分析,结果见上表。

从两个农户的化肥施肥情况看,牛作南的山药田氮、钾肥施用量分别比牛作朋家山药田高21.8和16.5千克/亩,磷肥施用量低16.6千克/亩。

从对现场带回的土壤样品进行土壤分析的结果看,两个农户土壤盐分及pH值基本一致,氯离子未检出,说明这些土壤障碍因子不是导致山药分叉的原因。从土壤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看,牛作南山药田水解氮高于牛作朋,磷钾含量低于牛作朋。但这些养分含量的差异并不非常大,不至于导致山药分叉。

牛作南、牛作朋两家的山药田土壤质地均为沙壤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是适合山药栽培的土壤类型,也不存在抑制山药生长的障碍因子。所以,根据现场考察、施肥情况调查和土壤检验结果等材料,可以证明不是由于施肥和土壤原因导致山药分叉。

李爱贤博士还提醒农民朋友,要选择适合在山药上应用的、适量的除草剂、膨大素和农药,切忌盲目用药或任意加大剂量。另外夏季避免在最热的时间浇水。二是适量使用化肥,并且不要直接施在种植沟内;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三是防治病虫害,采用轮作换茬、山药栽子提纯复壮、喷洒农药等措施减少病虫危害。

天气作怪是主因

菏泽市单县农业局吴峰是山药种植方面的专家,他认为造成山药分叉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种质、土质、天气、种植管理等都可能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

菏泽地区山药种植面积大,历史久,种植经验丰富,在栽培技术方面已经相对成熟。在此背景下,他认为今年菏泽市山药分叉现象较往年大面积出现的主要原因应归结为天气干旱少雨。2010年冬季无雨雪,整个冬季干旱,加之今年早春无雨,使干旱情况进一步加剧。当种植户将肥料施入土壤后,由于土壤水分少,山药生长前期极易烧根;春季少雨雪,地温过高,浇水又不及时,山药生长点进一步受损,不能正常分化;山药生长后期雨水多,新根旺发,刺激多个生长点分化形成分叉。

鉴于今年这种情况,专家建议广大种植户在今后的栽培过程中应着力通过加强肥水管理来预防分叉现象的发生。一是当土壤墒情差时,随早春整地适当浇灌土地,补足水分;二是在施肥时应注意合理搭配,平衡施肥,多施用有机肥,同时适当增施高科技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