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后水稻管理办法

发布日期:2018-06-08 07:27

1、及时排水。受洪涝灾害的稻田要及时排除积水,扶正倒伏禾苗,及时疏通“三沟”和田外排水渠道,降低田内地下水位。排水系统不健全的,要及时增挖排水口、排水沟,加快排水速度,以保证水稻根系良好的通透环境,促进根系尽快恢复生长。对于淹没时间较长的田块,阴雨天气可一次性排干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则宜逐步排水,先让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夜间脱水调气,日灌夜露,以利水稻恢复生长。排水时,应注意清除飘浮杂物,并逐株把倒伏稻株扶起。然后用喷雾器喷洗稻株上的泥沙等杂物,使其较快地恢复光合作用等生理功能。稻田积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

2、适施穗粒肥。要仔细观察水稻生育进程、长势长相、叶色等,进行相应灌溉、施肥、植保等调控管理。一是对于还没有进入抽穗扬花的田块,并且叶色退淡比较明显、出现青黄色的田块和三类禾苗,要及时追施壮粒肥,一般亩施尿素2.0-2.5公斤、氯化钾2.5-3.0公斤。二是对于已进入抽穗扬花的田块,要进行根外追肥,用0.5%尿素+0.2%磷酸二氢钾液+0.1%硼酸进行叶面喷施,达到保穗增穗。三是对于禾苗生长茂盛、长相浓绿的高产田块不应施肥,以免造成组织松软、贪青、感病虫、倒伏,导致减产。但必须及时开沟排干积水,实行湿润灌溉,减少高产田块田间湿度,提高抗逆性和产量。

3、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水稻受淹后,叶片受损,植株抗病力降低,且田间温湿度适宜病虫的生长蔓延,易引起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等病虫害的大发生。对处于抽穗扬花期的水稻,应及时用药防治稻瘟病,部分田块需兼治稻曲病。适用于防治稻瘟病的药有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其中三环唑只有保护作用,水稻发病后使用对病株没有治疗效果。稻瘟灵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但稻瘟病病菌容易对它产生抗性。这两种药均易被水稻吸收,一般在施药后2小时内无雨即不影响防效,可以趁停雨间隙喷药。咪鲜胺对病害有较好预防和铲除作用,对稻瘟病、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破口期已用药防治稻瘟病的田块,最好在水稻齐穗后再用药防治一次,可以选用三环唑、稻瘟灵、咪鲜胺等药剂及其复配剂。前期没有用药防治稻瘟病的田块,特别是感病品种,应尽早用药防治稻瘟病。考虑到前期低温阴雨条件下稻瘟病病菌可能已侵入水稻刚抽生的茎秆等幼嫩组织内,宜选用具有治疗作用的稻瘟灵防治,或者将稻瘟灵与三环唑、咪鲜胺等药混用。

4、喷施粒肥壮籽保丰产。在水稻抽穗扬花和灌浆期喷施花粒肥1-2次(亩用尿素2-3公斤,磷酸二氢钾2公斤,20-30ppm“920”兑匀后喷施),提高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