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的草栽培利用技术

发布日期:2018-06-03 04:21

土壤耕作与施肥

红豆草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旱作地区,通常在前作物收获后,即进行伏耕灭草熟化土壤,秋季深翻耙耱蓄水保墒,翌年种植。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夏种时,麦收后及时浅耕灭茬,施肥整理后即行种植。灌区秋耕后,浇足冬水,冬季碾耱镇压保墒,第二年播种。

结合秋耕翻每亩施有机肥料2500—3500公斤,过磷酸钙20—30公斤作底肥,土壤瘠薄的土地,播种时要加施速效氮肥,硝酸铵每亩10—15公斤。

种子田选地势开阔、土层深厚肥沃、阳光充足、排灌方便、无病虫害和杂草的地块。

播种

播种应采用国家或省级牧草种子规定种的I、II级种子。

播前晒种2—3天,以打破休眠,提高发芽率和幼苗整齐度。

在未种过红豆草的土地上播种时,采用根瘤菌接种,每公斤种子用10克菌剂,制成菌液,洒在种子上,充分搅匀,随拌随播,如果没有菌剂,可用老红豆草地土壤与种子混合播种。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春季解冻后抢墒播种,如墒情差时,也可在初夏雨后播种,在湿润及灌溉区春、夏、秋均可播种,但一般不迟于8月中旬。

播种方法多为单播、条播,播种行距,种子田30厘米,收草地20厘米,播种深度3—4厘米,墒情差时可以达到5厘米。

种子田每亩播种量1.5—2.0公斤,收草田每亩播种量2.5—3.0公斤。

田间管理

出苗前要防止土壤板结,苗期要及时锄草、中耕松土;播种当年的草地要严加管护,防止人畜进入,损害幼苗。干旱多风地区,冬季要镇压,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预防受旱、受冻、提高越冬率;冬季严禁放牧,防止牲畜刨食,造成越冬死亡。越冬后的草地,要在早春萌生前进行耙地保墒。每次刈割或放牧后,要结合行间松土进行追肥,每亩施磷二铵7.5—10公斤,增产效果显著。灌区在每次利用后,要结合追肥灌溉,尤其冬灌是提高翌年产量的关键。

种子田在开花初期,应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或借助于蜜蜂传粉,提高结籽率。春季萌生前,要耙集残茬焚烧,消灭病虫害,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农业技术措施。种子田可在开花期,用1:20的过磷酸钙溶液喷洒植株进行根外施肥2—3次,对提高种子产量,加速成熟,都有重要作用。

收获利用

收草地不论青饲或调制青干草,以孕蕾至初花期最好,可以使高产与优质兼得。播种当年只能利用一次,若第二年将第一次刈割期推迟到盛花期,以后每隔30—40天刈割一次,一般一年刈割2—3次,则对越冬无影响,开花前刈割和秋季重牧对越冬有不良影响。秋季最后一茬再生草于土地封冻后放牧利用,刈割或放牧利用的留茬高度为5—6厘米。生长季结束前30天停止刈割或放牧利用。播种当年不宜放牧。

红豆草花期长,种子成熟很不一致,成熟荚果落粒性强,小面积可分期采收,大面积在50—60%的荚果变为黄褐色时,于早晨露水时一次收割,收割工作要在短期内完成,红豆草不论收草还是收种,利用年限一般为4—5年。

红豆草的种子有自动发热的特性,在种子贮藏过程中必须注意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