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苗烂根、发黄、枯死,如何防治?

发布日期:2018-05-31 10:32
问:
花生苗烂根、发黄、枯死,如何防治?

根据您的描述有可能是得了花生根腐病,此病俗称“鼠尾”、“烂根”,是花生枯萎病类中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主要引起根腐死苗,造成缺株断垄,甚至使植株大部分或全部死亡。

症状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皆可发生。花生播后出苗前染病,可引起烂种、烂芽;苗期受害引致根腐、苗枯;成株期受害引致根腐、茎基腐和荚腐,病株地上部表现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终致全株枯萎(图1)。由于本病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及维管束,使病株根变褐腐烂,维管束变褐,主根皱缩干腐,形似老鼠尾状,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属(Fusariumspp.)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F.oxysporumSchl.)、茄类镰孢菌[F.solani(Mart.)Sacc.]、粉红色镰孢菌[F.roseum(Lik.)S.etH.]、三隔镰孢菌[F.tricinctum(Corde)Sacc.]和串珠镰孢菌(F.moniliformeSheld.)5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图2)。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2~3.5×5~12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3~5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径7~11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都往往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应采取以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1)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并用种子重量0.3%的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拌种,密封24小时后播种。(2)播种期:播前用多菌灵(不含硫磺)原粉150g拌种50kg,可预防根腐病、冠腐病、茎腐病等苗期病害合理轮作。(3)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降湿;增肥改土,精细整地,提高播种质量;视天气条件适期播种;注意施用净肥,抓好田间卫生。(4)发病期:发病期的防治原则是:控制病情,促发新根。采取的措施是: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发现病株随即采用喷雾或淋灌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可选用高锰酸钾600~1000倍液;TY乳油1000倍液;或双效灵水剂300~500倍液,2~3次或更多,隔7~15天一次,交替施用,喷足淋透。用50%多菌灵(不含硫磺)50克,兑水一喷雾器+科资891或含黄腐酸的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每亩用药液3—4喷雾器,叶面肥也可与多菌灵分开单独进行叶面喷施。(5)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

另据近年植保站防治花生根腐病的经验,使用大厂家生产的不含硫磺的50%多菌灵粉剂效果好,其它价格便宜的多菌灵只能用于防治花生叶斑病,不能用于防治根腐病,否则延误病情,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