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梨树锈病的农药

发布日期:2018-05-26 02:51

一、梨树锈病危害症状

梨树锈病主要危害梨树的叶片和新梢,严重时也能危害幼果。

1、叶片受害:开始在叶正面发生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病斑,病斑中部橙黄色,边缘淡黄色,最外面有一层黄绿色的晕圈,直径为4~5mm,大的可达7~8mm,表面密生橙黄色针头大的小粒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天气潮湿时,其上溢出淡黄色粘液,即无数的性孢子。粘液干燥后,小粒点变为黑色。病斑组织逐渐变肥厚,叶片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在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的毛状物,即病菌的锈子器,一个病斑上可产生十多条毛状物。

2、幼果受害:初期病斑大体与叶片上的相似。病果生长停滞,往往形成畸形果,病斑处形成木质化的硬结,失去了食用价值。

二、梨树锈病发病特点

1、发病范围广,受害严重。梨树锈病遍及全县21个乡镇,2005年6月13日,在乐坪镇乐坪村2社调查18株梨树,梨锈病发病株率最低为74.2%,最高达到了100%;病叶率最低为17.6%,最高达到76.3%。2005年7月20日,在建平乡建平村6社黄国照和陈辉品家调查10株梨树,梨锈病发病株率最低为33.3%,最高达到了100%,平均病株率为83.3%,病叶率最低为13.3%,最高达到40%,平均病叶率为23.9%。严重的造成了梨树死亡现象。

2、梨园管理差,防治不到位。由于退耕还林大面积栽植梨树,85%的农户没有加强管理,特别是从来都没有用药防治。

三、梨树锈病原因分析

1、在梨树种植区域内有一定量的梨锈病菌的转株寄主--桧柏树存在,有利于梨锈病的发生。梨锈病菌一生在梨树与桧柏树上可产生不同的孢子。在梨树上产生的孢子只能侵害桧柏,不能侵染梨;在桧柏树上产生的孢子只能侵害梨,不能侵害桧柏树。也就是说该病菌只有在既有梨树又有桧柏树的地方才能完成其生活史,才能造成病害。所以梨园周围有没有桧柏树,就成为该病能否发生的决定条件。另外,锈孢子从梨树飞散到桧柏树上,或者担孢子从桧柏树上飞散到梨树上只能通过风力传播。试验证明,其飞散距离一般是2.5公里,最远也不超过5公里,所以桧柏树距梨园的远近也决定该病能不能发生。庙宇镇在1995年,全镇统一砍掉在梨树周围的桧柏树。对防治梨锈病起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近几年来,部分农民又在房屋周围新栽植了一些桧柏树,来绿化和美化自己家园,这样又造成了梨锈病大量发生。2005年6月13日笔者在乐坪镇和三溪乡调查,退耕还林新栽植梨树周围桧柏树特别多,是造成梨锈病大面积流行的重要因素。

2、气候适宜,有利于梨锈病大发生。病菌冬孢子萌发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最适温度为17~20℃,今年4~5月份雨水偏多,温度较适宜,在今年5月中下旬,我县连续10多天的阴雨天气,是造成今年全县大面积梨锈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在梨芽萌发后30-40天内有一次持续两天以上,降水量15mm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的气象条件,是该病发生的必要因素。

3、退耕还林的梨树的管护较差,也是梨锈病大发生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由于我县大面积退林新栽植的梨树85%以上果农基本没有用

农药

防治,少部份果农也只防治梨蚜,也没有用粉锈宁或禾果利防治梨锈病,2005年7日5日,在龙井乡白水村郭支堂家调查,2002年栽植2100株梨树,今年在梨树展叶期4月上旬,用12.5%禾果利WP2000倍液喷雾,间隔15d连续喷2次,防治梨锈病的效果达93.6%。没有防治的梨树,锈病的感病株率达100%,病叶率达84.2%。

四、梨树锈病防治措施

(一)控制病菌侵染来源

1、各乡镇加强领导,彻底砍除桧柏树。砍除桧柏树,由各乡镇统一组织发动,强化宣传。在不必要栽植桧柏树的地方,彻底砍掉果园四周5公里以内的桧柏树,断绝梨锈病菌的转株寄主。同时,在梨树的重点产区进行绿化时,不要栽种桧柏树,减少病菌来源。

2、药剂控制桧柏树上的病菌:在已有桧柏树而又不能砍除的风景区或场镇绿化区,在春雨前彻底剪除桧柏树上的带菌枝条;在春雨前喷1-2度石硫合剂,或15%粉锈宁WP1000倍喷雾或12.5%禾果利WP2000倍喷雾。

(二)退耕还林的梨树采取统防统治,由林业部门统一组织实施,在每年每亩退耕还林的管护费中统一购买农药,进行大规模的统防统治,保证梨锈病的防治效果。

(三)喷药保护梨树:在梨树展叶期第一次用药,隔10-15d再喷一次即可;春季多雨的年份,应在花前喷一次,花后喷1-2次,每次间隔期10-15d;春季干旱的年份可以少喷或不喷药,以波尔多液效果较好,浓度为1:2:160-200倍。一般在4月中下旬喷15%粉锈WP1000倍或12.5%禾果利WP2000倍液喷雾,对防治梨锈病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