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农药防治在什么时候?

发布日期:2018-05-24 14:21

玉米螟农药防治在什么时候。

玉米螟发生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寻找农药来治理,其实我们在实行防治的时候要找准关键期。初龄幼虫钻入心叶危害,叶片展开后留下许多横排的小孔;大龄咬食花丝、茎杆、雄穗基部还可以钻入穗轴中随时出入咬食玉米籽粒。防治玉米暝着重要抓好两个关键时期。

一是心叶期的防治此时螟虫处于幼龄期对药物比较敏感,是最好的防治时机。可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或1﹪的1605乳剂颗粒剂(用50﹪乙基1605乳油0.5千克,加水10千克稀释后用25千克煤渣或细沙配制而成)投入心叶防治,每株用药1克左右,每亩需投药2千克。根据以往的经验,用甲胺磷与氯氰菊脂按5~9︰1的比例混合稀释1000倍液灌注心叶,效果较显著。

二是穗期的防治此时玉米正在抽雄吐丝,玉米暝大龄幼虫在植株上活动咬食花丝和茎杆。可用50﹪的敌敌畏500倍液或90﹪的敌百虫800倍液喷花丝和果穗。也可在授粉结束后配制药泥涂抹花丝部位,或剪去果穗顶部2厘米都能起到防治玉米螟的作用。

玉米螟是一种对玉米生产有着巨大危害潜力的世界性害虫,除了我国的西藏和青海省以外,世界上只要有玉米种植的地方,都能够看到它们的身影,它们出现在哪里,哪里的玉米生产就会减产,轻者在5-10%,严重时,能减产30%以上。

玉米螟因各地气候条件不同,1年可发生1-6代。以幼虫在玉米秆和玉米芯中越冬,部分幼虫在杂草茎秆中越冬。由于各种越冬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差别较大,影响了越冬幼虫的化蛹羽化,致使发生期极不整齐。同时也由于玉米螟在不同的寄主上为害,而这些寄主的营养价值也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不整齐,因而出现现世代重叠现象。

对于玉米螟的防治,专家提示:首先要加强监测和防治技术指导,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采取“生物、化学”等相结合的防治方法。其次需要药剂防治、熏杀幼虫。还要做到适时投放玉米螟天敌赤眼蜂,消灭玉米螟虫卵。并且发现玉米螟卵块可人工摘出田外销毁。**后还要在成虫发生期利用黑光灯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