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趋势及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18-05-18 16:06

阜宁县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以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等为主的穗期病虫也将进入发生危害高峰及防治的关键时期。结合田间苗情、病虫发生基数及气候等相关因素分析,预计今年小麦穗期病虫总体呈偏重发生趋势。其中,赤霉病有偏重以上流行的威胁,白粉病偏重发生、局部田块大发生,穗蚜中等发生,粘虫偏轻发生。为此,各地务必高度重视,强化宣传发动,抓住小麦抽穗至灌浆期,主动出击,适期用药预防,认真落实“一喷三防”政策措施,全力做好以小麦赤霉病为主的“一喷三防”工作,确保小麦丰产丰收。

一、发生趋势

1、赤霉病:根据田间菌源量、品种抗性、小麦生育进程,抽穗扬花期天气趋势等因子综合分析,预计今年赤霉病有偏重以上流行风险。一是田间菌源充足。4月17日调查田间稻桩子囊壳,穴枝带菌率分别为1.27%(0~6.9%)、0.31%(0~1.42%),与大发生年份的去年菌源量相当,田间菌源满足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的条件;二是感病品种面积大。我县小麦当家品种仍以抗病性不强的淮麦系列为主,辅以部分高度感病的北方大穗型品种,内在因素将加重赤霉病的发生程度;三是田间苗情复杂。3月份以来,气温冷暖骤变对田间苗情影响较大,近期剥查小麦生育进程,旱茬及郑麦9023等春性早熟品种,预计抽穗至扬花初期(扬花穗率5%~10%)在4月24日~27日;种植面积较大的淮麦20等半冬性品种,抽穗至扬花初期在4月28~5月3日,由于田块间生育进程不平衡性较大,抽穗扬花期拉长,遇连阴雨、雾等天气的机率较高,增加了感病的风险;四是气候条件有利。据气象预测,今年4月底~5月初气候与去年相似,遇阴雨、雾霾等天气的概率大,极易形成高温湿天气,利于赤霉病病菌侵染。

2、白粉病:田块间不平衡性较大,局部地区病情较重,目前发病程度总体重于去年同期。综合分析发病基数、苗情、气候,预计白粉病达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一是当前病情偏高,3月22日查见发病田块,属早发年份。近期调查系统田,病株率平均51.33%(32%~62.0%),病叶率平均14.35%(4.75%~20.75%);调查48块麦田,病田率58.33%,病株率10.63%(0~73.0%),病叶率平均4.04%(0~36.5%);二是感病品种比例高,淮麦系列等较感病品种在我县种植面积大,而且近年来小麦播种量大,田间植株密度偏高,更利于病情扩展;三是气候条件适宜,4月下旬后期气温将有回升,并伴有阴雨天气,对白粉病发生、发展较为有利。

3、麦穗蚜:受气温冷暖骤变和降雨的影响,目前田间蚜量低。近期调查48块麦田,有蚜田率12.5%,有蚜株率平均0.25%(0~3.0%),百株蚜量平均0.67头(0~10.0头),低于上年同期水平。预计蚜虫中等发生,若穗期温高少雨,蚜虫将会快速增殖,加重危害程度。

4、麦田灰飞虱:近期调查,平均亩虫量为2.85万头(0.6~4.8万头),低于上年同期,查见虫口中成虫占68.42%,高龄若虫占31.58%,预计一代灰飞虱低龄若虫盛发期在5月初。

5、麦粘虫:3月1日插草把,止4月15日抹查未见卵块。预计麦粘虫总体为偏轻发生。

二、防治意见

以赤霉病为主的穗期病虫害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大,其中赤霉病可防不可治,一旦流行,无法挽救。各地必须坚持“主动出击、预防为主”的防治策略,坚持“适期防治、药肥混喷”的技术措施。充分认识到第一次防治最重要,立足两次防治不动摇,三次防治看需要,认真做好小麦穗期“一喷三防”工作,大力推进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小麦穗期病虫危害。

1、防治对象:主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兼治灰飞虱、麦粘虫。

2、防治时间:小麦初花期(扬花穗率5%-10%,抽穗株率70%-80%)用好第一次药(全县主体时间在4月28日-5月3日),隔5天后用第二次药。灌浆初期遇高温湿天气或矮抗58、济麦22等高感赤霉病小麦品种,第二次用药5天后及时用好第三次药。

3、药剂配方:第一次防治亩用40%多酮100~150克或47%多酮85~130克或25%氰烯菌酯100克(杀菌剂,三选一)+25%吡蚜酮20克(杀虫剂)+50克叶面肥。若虫害得到有效控制,第二、三次防治单用上述配方中杀菌剂即可。

白粉病重发田块,亩增用15%三唑酮30~50克;查见粘虫危害(叶片呈缺刻状受害)田块亩增用25%氰戊乐果50毫升。

三、注意事项

(1)打足药量:如果施药时遇雾、雨天气,药剂用量均取上限。药后12小时内遇雨,雨后立即加大药量予以补治。(2)打足水量:亩用水量手动喷雾不少于50公斤、机动弥雾不少于20公斤,要喷匀喷透,确保防治效果。(3)打准适期:全县大面积防治时间只作面上指导,由于区域土质、品种、播种时间和田间管理水平的差异,不同田块小麦抽穗时间相差7~10天。农户应根据具体田块小麦的生育进程,准确把握田块中小麦抽穗扬花初期指标进行用药,过早过迟均影响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