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黄花叶病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18-05-16 19:31

小麦黄花叶病又称梭条斑花叶病,是由禾谷多黏菌传播的小麦黄花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病害。该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传播,也可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发病初期叶片呈现褪绿或坏死梭形条斑,与绿色组织相间,呈花叶症状;随后造成整个病叶发黄、枯死,发病严重者植株矮化,分蘖减少,节间缩短变粗,茎基部变硬老化,抽出心叶黄化枯死。该病在麦田一般成片发生,严重者全田发病。该病秋苗期侵染但不显症,翌年麦苗返青阶段开始发病,病情发展的适宜气温5-15℃,一般2月中下旬开始表现症状,3月上中旬为发病盛期。当土壤温度达到2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麦播后的土壤温湿度及翌年小麦返青期的气温是影响此病发生的关键因素。麦播后气温低,土壤湿度大,春季气温回升缓慢,长期阴雨,低温天气长则病害发生重。小麦感病后,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我县去年麦播后越冬前阴雨天气较多,今春小麦开始返青后,气温较常年偏低,对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比较有利。

防治方法:每亩追施尿素5-8公斤,或用0.01%芸苔素内酯(天丰素)3000-5000倍液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减缓病情发展,降低危害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