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子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发布日期:2018-05-16 10:56
问:
柿子最早是由谁发现的?

柿原产我国。根据文献的考证,柿在二千年前,即有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公元前120-118年汉武帝时司马相如所著的《上林赋》上就有“批把檄柿、柠亲厚补”之句;汉初《礼记》内则篇中也有“枣栗捧柿”的记述。可见在汉初已有柿的栽培。

从柿子生产发展的趋势来看,柿树最早是作为观赏树木,栽植于宫殿、寺院的庭园之内,如《晋宫阁名》一书中,就有“华林园柿67株。晖章殿前柿一株”的记载。到了南北朝(公元420-589年),由庭园栽培转向大面积生产。北魏贾思踞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嫁接技术和简单加工方法的记裁、《梁书》沈璃传(公元502玫-549年)中,有“璃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栗;女丁半之,人咸欢说,顷之成林。”之说。

到了唐朝(公元618-907年),人们对柿的优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唐朝段成式在《酉阳杂组》(公元835年)中总结的:“柿有七绝(德),一(多)寿、二多阴、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宋朝马永卿在《嫩真子》(公元113l-1161年)中,更有“……仆仕于关陕,行村落间,常见柿树连数里……。”的叙述。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大,嫁接技术的普及,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把选择的优良单株发展成为品种。如唐《地理志》记载有“……柿有数种,有如牛心柿者、有如鸡卵者、又有名鹿心者。”自宋以后,各地便有著名的优良品种出现。

除了作为时令果品和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外,人们又发现它可以代粮充饥。明朝徐光启编纂的《农政全书》(公元1628年)“柿考”中,即有“荒政要览”曰“三月间秧黑枣,备接柿树,上户秧五畦,中户秧三畦,下户秧二畦。凡坡陡地内,各密栽成行,柿成做饼,以佐民备”曰:“三晋泽沁间多柿,细民乾之以当粮也。中州齐备亦然。”的叙述,可见在当时自然灾害频繁,粮食产量很低的情况下,柿子还是一种对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