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05-04 22:29

玉米(瘤)黑粉病,在我国南、北方玉米产区均有发生,分布广泛。由玉米黑粉菌引起。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种子带菌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①种植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②消灭侵染菌源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③改进栽培措施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田间传播为害。④种子处理用适乐时+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晾干后播种,切勿闷种。⑤苗期喷施96%天达恶霉灵+天达-2116壮苗专用型,防病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