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04-16 19:27

一、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苞叶、穗和茎秆,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扩大为椭圆形或纺锤形的褐色病斑,边缘赤褐色,轮廓清楚,有时病斑上有同心轮纹。病斑进一步发展时,内部略褪色,后渐变为暗褐色。天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暗黑色霉状物。叶片被害后,使叶绿组织常受损,影响光合机能,导致减产。

二、发病条件

病菌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气流传播,侵染玉米,在病株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发病适宜温度26―29℃。玉米孕穗、抽穗期降水多、湿度高,容易造成小斑病的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田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2、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侵染菌源;降低田间湿度;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植株抗病力。

3、化学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防治,间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