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水稻机插标准化栽培技术规范

发布日期:2018-04-16 11:47

见附件

本规范适用于重庆地区稻田水源有保障、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完善、排灌方便的区域和籼型杂交水稻栽培。

1.品种选择

水稻机插栽培宜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好、生育期适宜、穗粒兼顾型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2008中的杂交水稻种子质量要求。

2.育秧技术

2.1制作苗床

选择排灌方便、背风向阳、运秧方便的肥沃疏松的菜园地或耕作熟化的旱地作苗床,亩移栽大田备苗床6㎡左右,按2m开厢整地,厢面净宽1.4m-1.5m,厢面平整,高低一致,无凹陷,无硬杂质、杂草,无病菌,秧床平、实、直、光,注意床土调酸。

2.2备足机插秧育秧盘和营养土

每亩大田准备机插育秧软盘16-18张。软盘规格为58×28×2(厘米3),净质量≥50克。亩备过筛营养土100公斤,加入过磷酸钙5公斤、已堆沤腐熟的有机肥50公斤和旱育秧壮秧剂0.5-0.8公斤充分搅拌均匀制成营养土。另备25公斤过筛细土作盖种用。

2.3适期播种

根据天气状况及插秧机数量等,抓住冷尾暖头及时做好分期播种,防止超秧龄移栽。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8℃时开始播种旱育秧,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湿润育秧。一般渝西地区和渝中、渝东北海拔400米以下浅丘河谷地区2月下旬~3月上旬播种;渝中、渝东北海拔400米~800米地区3月中旬~下旬播种,渝东南地区、渝中及渝东北海拔800米以上地区3月中下旬~4月上旬播种。

2.4双膜覆盖保温育苗

播种前苗床浇底水,顺秧床平铺秧盘,匀铺营养土于盘内,土层厚度1.5㎝。湿润育秧用肥沃稻田田泥与水稻谷壳拌合(利于根系下扎,增强通透性)后装填于软盘内,厚度2cm左右。精量播种已催芽破胸种子(包衣种子不再催芽),每盘播种50克左右,亩用种1公斤分次细播匀播,播后匀盖细土0.3-0.5㎝,以细土盖住种子为度;再用喷雾器将细土喷湿,注意勿将种子冲移位;贴地覆盖一层地膜再搭小拱棚盖实盖严地膜(可用旧膜)保温保湿,提高发芽率,确保整齐出苗。

2.5苗床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注意通风降温。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以调温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以内。在第一完全叶抽出0.8-1.0厘米时揭膜通风炼苗,揭膜当天补一次足水,以后则缺水补水。保持床土湿润不发白,秧苗晴天中午不卷叶。

一叶一心喷施3%广枯灵水剂1000倍液防治立枯病,或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25克,兑水1.5公斤喷雾,以防立枯病。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逐步通风炼苗降湿,膜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二叶一心期前后追施断奶肥,每平方米追尿素5-10克,兑水1000倍均匀喷雾,并喷清水洗苗。二叶一心期后加强炼苗,逐步全部打开棚膜。移栽前三天追施与断奶肥同量的“送嫁肥”。

移栽前3-5天控湿炼苗,促进秧苗盘根,增加秧块拉力,便于卷秧与机插。栽插前1-2天,用20%的三环唑750倍液喷苗,预防稻瘟病。

2.6壮秧标准

秧苗个体指标:叶龄3.5-4.0叶,植株矮壮,苗高12-15厘米。茎基粗扁(宽度0.2厘米以上),叶挺色绿,根系发达,根多色白,单株白根10条以上。

秧苗群体指标:以营养土为载体的标准化秧块长58厘米,宽28厘米,厚2厘米。秧苗群体分布均匀,每平方厘米成苗1-1.5株。无明显弱苗、病株和虫害。秧块四角垂直方正,不缺边、缺角。根系盘结牢固,盘根带土厚薄一致,秧块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3.机插技术及大田管理

3.1精细整田,施足底肥

选择排灌方便,泥脚深度最好不超过30厘米的移栽稻田进行机耕或人畜翻耕,耕深不超过20厘米。清除田面过量残物,整平田面,田块内高低落差不大于3厘米。耙后稻田搁置1-2天沉实泥浆(砂壤质土沉实1天,粘土2天),做到泥水分清,泥土上细下粗,上烂下实,不陷机、不雍泥。栽秧前2-3天施用底肥。

3.2适龄浅水机插,合理密植

秧苗叶龄3.5—4.0叶时选择晴天或阴天起秧机插。根据田块大小及形状选择适宜插秧机(分两行机、四行机、六行机)。操作机手应经插秧机操作技能培训合格,操作熟练。机械作业前注意检查插秧机的发动机、液压系统、行驶、插秧等系统及部位,使之运行正常。按照作业质量要求,根据秧苗密度调整纵向取秧量和横向取苗次数,选择适宜的取秧量。同时根据田块情况和大田密度要求,调整好株距档位和栽插深度。

起秧及运秧注意防止伤秧或秧块变形断裂,做到随起、随运、随插。机插时田间保持2-3厘米的浅水层,亩插1.1-1.4万穴,平均每穴1.5-2株,漏插率小于5%;均匀度合格率在85%以上;机械作业覆盖面在95%以上;秧块插深1-1.5厘米左右,不漂不倒。连续缺穴达3穴以上的要实行人工补插。插秧作业中注意装秧及秧苗补给,根据田块形状选择好栽插行驶方向及作业路线,尽量选择东西方向插秧,保证机械满幅工作。

3.3配方施肥

氮、磷、钾肥、有机肥配合施用,针对性补施微量元素肥,肥料用量及比例见附件。施肥原则:施足底肥,适时追施分蘖肥、增施拔节孕穗肥。底肥在栽秧前2-3天作耙面施用;分蘖肥在水稻机插后15-25天及时追施,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拔节肥在孕穗初期(晒田复水后)施用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争取大穗;孕穗末期施用穗粒肥,保穗增粒。

3.4浅湿灌溉,够苗搁田

浅水栽插,湿润立苗,寸水返青,薄水分蘖,分蘖后期“够苗晒田”,即当全田总苗数(主茎加分蘖)达到每亩17万~19万苗时排水晒田。长势很旺或排水困难的田块,在全田总苗数达到每亩14万~15万时开始排水搁田,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孕穗抽穗期保持浅水,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机收田块稻穗2/3转黄时放水,以利机械作业。

3.5综合防治病虫害

根据植保部门田间病虫测报,采用杀虫灯、国家标准允许的低毒、低残留、安全、高效农药或生物农药为主的稻田病虫草害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在关键时期重点防治好水稻二化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稻瘟病、纹枯病等病虫害。

3.5.1防控时期

苗期防苗叶瘟,5月上中旬防治一代螟虫,6月下旬到8月上旬主要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代螟虫、稻瘟病、稻纹枯病等病虫害。

3.5.2防治指标及药剂选择

3.5.2.1稻瘟病

一是苗瘟:秧田出现发病中心,或有急性病斑出现时。二是叶瘟:稻田出现5个以上发病中心,或有急性病斑出现时。三是穗颈瘟:发生叶瘟的田块及周围田块,种植感病品种的田块,在抽穗期遇上适宜的发病天气时,应在水稻抽穗初期、齐穗期各施药一次防治穗颈瘟。防治药剂: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丰登)20克或3%春雷霉素可湿粉100克或40%稻瘟灵乳油100毫升兑水喷雾。

3.5.2.2水稻纹枯病

当病丛率20-30%时施第一次药,隔12-15天施第二次药;天旱时病丛率40-50%时施药。防治药剂:25%井岗霉素水溶性粉剂亩用40克喷雾。

3.5.2.3水稻二化螟

一代枯鞘株率5-7%,秧田卵孵化高峰期,本田卵孵化盛末期;二代枯鞘株率0.5-1%,螟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防治药剂:亩用31%氟腈•三唑磷微乳剂(三拂)60毫升或15%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90%杀虫单可湿粉40克兑水喷雾。

3.5.2.4稻飞虱

水稻百丛虫量1000-1500头时防治。防治药剂:亩用25%噻嗪酮可湿粉(扑虱灵)50克或10%吡虫啉可湿粉30克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阿克泰)4克兑水喷雾。

3.5.2.5稻纵卷叶螟

100丛水稻有卵20粒以上,或100丛水稻有初卷小虫苞15-20个时,或水稻分蘖期100丛有虫40头,穗期100丛有虫20头;1、2龄幼虫占幼虫总数的70%左右时防治。防治药剂:亩用31%氟腈•三唑磷微乳剂70毫升或40%毒死蜱乳油100毫升。

具体防治时间及办法应根据当时的病虫监测预报情况为准。

3.6稻草还田

中稻收获时,将稻草均匀平铺全田,然后关冬水。若蓄留再生稻,中稻收获时,将稻草均匀平铺稻桩行间,减少田间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度;有利于再生稻抗旱保苗,促进再生芽的生长。再生稻收获时,将稻草均匀平铺厢面(或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