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龟背天牛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8-03-30 21:14

龟背天牛是荔枝的主要害虫。成虫咬食一年生枝梢皮层,呈环剥状,造成树冠上大量枯梢。幼虫钻蛀枝干木质部,形成扁筒形纵向坑道,影响水肥输导,削弱树势,严重时使枝条枯死,甚至整株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形态特征

龟背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成虫体长20~35毫米,宽8~11毫米,鞘翅黑色,翅上面有多个橙黄色斑块,斑块之间形成的黑色条纹构成龟壳状斑纹。雌虫触角与鞘翅等长,雄虫触角超过鞘翅2~3节。成虫第1、第2节黑色,其余各节黄色。卵长椭圆形,长约4.5毫米,乳白色。幼虫扁圆形,长约60毫米,乳白色。幼虫胸足退化,前胸背板黄色,并有黄褐色“山”字形纹。蛹乳白色,裸蛹,老熟时转为黑色。

2、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龟背天牛在广东一年发生1代,成虫于7月大量羽化,8月为取食、交尾、产卵盛期。幼虫8月下旬至9月孵化。幼虫孵出后生长速度缓慢,至12月才发育为1、2龄幼虫,在产卵位置进行越冬。越冬后的幼虫依荔枝品种的成熟期迟早,先后开始活动。1月后幼虫开始进入木质部取食,逐渐形成坑道。幼虫钻食木质部后每隔一定距离即咬一小孔,与外界通气用,孔口附近常有虫粪排出。成虫专门取食当年枝梢的皮层,呈宽环状断皮,使枝梢干枯死亡。成虫早上羽化,午后多栖息于树冠或树枝内膛,具假死性,多在树枝丫位置产卵。产卵前先用上颚咬伤皮层,伤口呈半月形,刚达木质部。然后在伤口内产卵,每个伤口产卵1粒,并在伤口上覆盖黄色胶状物。

龟背天牛虫口密度与品种、树龄关系密切,一般早熟品种如妃子笑、黑叶虫口密度较高,幼龄树危害较重。平地、低洼地、塘边、河涌边的植株被害率比较高。

3、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于成虫盛发期组织人力捕捉成虫。利用其伪死性,用竹枝击落捕捉,集中消灭。8~12月检查树冠枝条,发现有虫粪排出,用螺丝刀挖开坑道,捕杀幼虫。

(2)化学防治

龟背天牛的防治适期为每年的11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的1~2龄幼虫期。可用20%天牛灵乳油200倍液喷洒树冠内膛。实践表明,利用喷雾方法防治龟背天牛,省工、省时,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当幼虫已进入树干木质部时,可用80%敌敌畏乳油或20%天牛灵乳油100倍液等注射虫孔,或者用棉球蘸药液堵塞坑道,以杀死幼虫。

(3)生物防治

用杀天牛线虫制剂防治龟背天牛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与上述方法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