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的综合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03-06 01:09

1、加强虫情检测,掌握适时防治时期:对所在麦田有组织地进行统一普查,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分布和发生程度。在小麦抽穗灌浆期,应适时、时时掌握小麦吸浆虫的化蛹、羽化情况,及时发布虫情预报。

2、选用抗虫品种:要因地制宜进行小麦品种抗虫性鉴定,选择穗形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灌浆速度快的品种。

3、调整作物布局,实行轮作倒茬:小麦吸浆虫严重发生区,虫口密度较大,在缺乏抗虫品种的条件下,将小麦田改种油菜、棉花、甘薯等作物。

4、浅耕曝晒与深耕:麦收后及时浅耕曝晒2---3天,使刚入土的幼虫在高温干燥条件下死亡。秋季实行深翻,破坏小麦吸浆虫稳定的土壤环境,对于压低小麦吸浆虫的虫口有很大作用。

5、科学灌水、施肥:播种前施足底肥,避免春季施肥;冬季进行灌溉,春季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的情况下,尽量不要灌水。

6、化学防治:一是麦播期防治:麦播前结合整地每亩用3%林丹粉或3%的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3公斤,兑细土10公斤撒于地面,然后翻耕;也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200~300毫升,兑适量水,均匀喷在20公斤细土或煤渣上制成毒土,于犁后耙前撒于地表,撒后立即耙平,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吸浆虫休眠体,同时兼治地下害虫。二是孕穗期(蛹期)防治:凡小麦抽穗前每小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平均有蛹1头以上的田块均需进行药剂防治,严重地块,还应增加防治次数。具体方法:在小麦孕穗期(吸浆虫蛹盛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将毒土顺麦垅撒施,并尽可能使其落入地表,施药后如无雨应适当浇水,以杀灭吸浆虫蛹和即将羽化的成虫。所用药剂与播种期土壤处理的药剂相同。三是穗期(成虫)防治成虫期防治是保证当年小麦丰收,控制小麦吸浆虫为害的最后一道防线。一般在4月底5月初成虫进入羽化高峰期后进行,每3―5天喷药一次,连续喷2―3次;施药时间可选在下午6点左右;药剂可选用高效氯氰等菊酯类或辛硫磷等高效低毒农药。也可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对水喷雾或加适量水拌细土20--30公斤或麦糠10公斤,均匀撒入麦田。此法可杀灭在麦垄间飞翔的成虫与穗内的幼虫,同时兼治穗蚜等害虫。

在小麦吸浆虫的防治中,一要科学选药,掌握好喷雾技术,杜绝跑、冒、滴、漏现象;二是尽可能地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