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脱毒结合网室育苗技术

发布日期:2018-03-03 16:44

通常草莓脱毒苗在培养瓶中增殖扩繁,容易导致植物激素的累积,造成后代变异,如不易成花、产量低、畸形果多等,给草莓生产带来极大风险。采用热处理结合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草莓试管苗,在试管内不增殖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炼苗移栽,然后对移栽成活的试管苗,通过指示植物法进行病毒检测,然后对获得的脱毒原种苗在网室内进行繁育,进而获得新一代苗。通过这种方法繁育的一代苗,比通过单纯用试管苗进行多代增殖繁殖的变异小,生产风险降低,可以在草莓脱毒育苗中使用。针对草莓脱毒快繁,相关专家进行了5年的观察试验,并对进行总结如下:

1草莓脱毒原理

植物体内的病毒是通过维管束纵向疏导和胞间连丝横向传播的,茎尖是植物细胞分裂最旺盛的组织,其生长点顶端还没有形成维管束,植物体内病毒的增殖、扩散和传播速度较植物茎尖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速度慢,所以茎尖分生组织往往不带病毒,因此通过茎尖培养可以获得脱毒植株。茎尖脱毒为了取得较好的脱毒效果,在保证成活率的前提下尽量切取较小的茎尖生长点。

热处理是指在35~40℃的温度条件下,植物组织中的很多病毒可被钝化,同时这种高温对植物组织的伤害较小,植株可以继续生长,因此利用热处理期间生长的枝、芽为材料进行繁殖,可以获得脱毒植株。

2茎尖结合热处理脱毒

选择草莓品种

6月份萌发的草莓匍匐茎作为试验材料,要求匍匐茎生长充实,小叶尚未展开,剪取4~5cm

长的匍匐茎顶部。先用洗洁精洗刷草莓匍匐茎表面,用流水冲洗2h。在超净工作台上,将洗后匍匐茎顶端留2~3cm长,先后用75%酒精消毒

30s、0.1%的升汞溶液消毒6~7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将消毒后的草莓匍匐茎置于解剖镜下,剥取茎尖,切取

0.2~0.3mm,切得越小脱毒效果越好,但成活率低,切得越大成活率高但脱毒效果差。将切取的生长点立即置于启动培养基上,启动培养基成分是

MS+6-BA1.0mg/L+IBA0.2mg/L+GA0.5mg/L,蔗糖30g/L,pH值5.8,琼脂6~6.5g/L,经

121℃压力灭菌15min后,置于温度25℃,光照1500~2000Lx、日照时数16h

的培养条件下,进行启动培养。一般熟练的组培工每天可以剥取50个草莓生长点。

茎尖分化出植株以后,将培养瓶移入人工气候箱进行热处理,39℃/18℃(昼/夜)变温30d结合38℃恒温30d处理,也可以采用38℃恒温46d处理,这两种热处理的效果都很好。

3草莓脱毒苗的检测

通过茎尖培养得到的草莓苗,只有经检测鉴定其植株没有含指定病毒时,才可称为脱毒苗。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是草莓病毒病鉴定的一种常规有效的方法。应用较多的指示植物有

EMC、UC5、UC10、UC11。小叶嫁接法是将待鉴定植株小叶嫁接到指示植物上,嫁接15d后开始观察症状表现,草莓斑驳病毒嫁接后

10~20d指示植物开始出现症状,说明草莓病毒在嫁接后2周内就能从带病毒接穗传到指示植物上。草莓镶脉病毒嫁接后

15~25d表现出症状。草莓皱缩病毒和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表现症状较晚,一般嫁接30~45d

后才能表现症状,症状先在新展开叶上表现,然后在老叶上出现。EMC和UC5对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毒、草莓皱缩病毒表现敏感,UC10和

UC11只对草莓皱缩病毒和草莓轻型黄边病毒敏感。

4草莓脱毒苗的炼苗移栽

草莓脱毒苗的移栽最好在温室大棚中进行,温室的通风口用卡槽固定上

40

目的防虫网,或者在网室中进行,尽量减少组培苗从培养瓶中移出时生长环境的较大变化,以提高移栽成活率。首先将组培苗放入温室中,在自然光下进行炼苗

3~4d,然后拧松瓶口2~3d,当组培苗无异常反应时,将其移栽到种苗穴盘中。栽培基质采用草炭土和珍珠岩2:1

的比例,在栽植过程中,一定要将组培苗根系的琼脂清洗干净,用600

倍的多菌灵浸泡草莓根系,如果根系过长,可以剪去部分老根后移栽。移栽后灌透水,前期放在小拱棚内保湿,同时适当用遮阴网遮阴,温度保持

15~25℃,空气湿度85%~90%。草莓根系对肥很敏感,炼苗期不要施肥,15d后,可慢慢撤去小拱棚,增加光照和通风。

5脱毒苗的网室繁育

经病毒检测获得的草莓脱毒苗,为避免后代产生变异,一般不在试管内进行增殖,通过网室进行保持及扩繁,防虫网以

40

目尼龙网较好。对每株原种苗编号,进行常规的生产栽培,并观察每个标号植株的生长及结果性状,符合生产要求的,且形正、产量高、无畸形果、果实颜色美观、抗性强的植株留下,作为繁育的原种苗,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拔除。

目前草莓繁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即匍匐茎育苗和高架育苗,网室中通常采用匍匐茎的方法进行繁殖,一般可以采用性状优良的原种苗繁殖后,再利用一代苗繁殖成二代苗供生产作为母苗使用。

5.1网室匍匐茎育苗

苗圃地应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沙壤土地块,要求排灌方便,呈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在

1.5%以上、切忌选用土质粘重的地块。每667m2全年可繁殖3万株左右的优质秧苗。每畦栽1行,株距

70~80cm,脱毒草莓苗缓苗后,如果发现叶色较淡,叶柄较细,应进行追肥。如果采用根外追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的浓度应控制在0.2%,追肥间隔

10~15d。可采用自动喷灌、滴灌装置喷滴保湿,做到畦面土壤潮湿又不积水,为母株生长及匍匐茎的抽生提供适宜生长条件。育苗地由于土质肥沃,空间大,极易生草,需多次反复进行除草。匍匐茎发生前,结合除草、松土,及时去除老叶。当匍匐茎大量发生后,不宜下锄,最好用手拔除杂草。

当秧苗发生匍匐茎后,要及时引蔓、压土,使匍匐茎在地面均匀分布,早发不定根。当产生的匍匐茎苗数量已达到繁殖系数时(30~60株),对匍匐茎摘心,此后再发匍匐茎也应及时去掉,利于匍匐茎苗生长,使之更加粗壮,利于进一步繁苗。

整个生长期,病虫害应以防为主,避雨栽培可有效减少草莓病害的发生,如发现有病虫危害,特别是夏季雨后炭疽病、叶斑病等叶片病害发生时,需进行化学防治。在草莓匍匐茎开始伸长、田间摘老叶结束及降雨前后进行重点预防,较为有效的药剂有咪酰胺、二氰蒽醌、速克灵、炭特灵、世高、甲基托布津等。7~8

月的虫害主要是斜纹夜蛾,可选用的农药有农地乐1000倍或杀虫素2000倍或万灵1000倍液等,可交替进行防治,间隔期10d左右。叶斑病可用多菌灵600倍液和百菌清600~800倍液等交替防治。

5.2高架育苗

在生产上可以采用高架育苗,与传统育苗方式相比,该方式采用新型的网槽式立体架进行育苗,以充分地利用空间、提高繁殖系数、培育壮苗、促进草莓花芽分化、并能有效避免病害发生。为降低成本,也可以自建种植架,一般架高

1.8~2.0m,用长花盆或木箱栽植,往下分层依次将穴盘摆在架子上,随着匍匐茎形成的小苗逐步逐层压到穴盘中。栽培基质采用草炭土、椰糠、珍珠岩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一般可以采用一份草炭土,两份椰糠或珍珠岩。具体的管理方法和操作及病虫害的防治可以参考网室匍匐茎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