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中后期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18-02-25 03:44

目前,小麦已进入抽穗期,同时,各种病虫害也将进入发生危害高峰期,为确保及时开展病虫害预防,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危害损失,提出以下病虫害防治技术意见,以供参考。

一、小麦赤霉病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暴发性、流行性、气候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县发生较重。赤霉病不仅导致麦穗枯黄,籽粒秕瘦,严重减产,还因病粒含有呕吐素、赤霉烯酮等毒素而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对小麦生产危害极大。根据菌源、品种和气象等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偏重发生,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多连阴雨或雾霾、结露天气,赤霉病将大流行。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可能严重发生的严峻形势,各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要高度重视,实行“以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切实做到适时喷药,预防赤霉病暴发流行。预防要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药剂,同时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喷洒要匀。药剂用量:戊唑醇、羟菌唑等药剂每亩用有效成分7-10克,不仅具保护和治疗作用,且能显著降低毒素产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每亩用有效成分50-90克,氰烯菌酯每亩用有效成分40-50克,咪鲜胺每亩用有效成分10-15克,井岗·蜡芽菌每亩有效成分20-30克。若天气条件适宜病害发展,应在首次用药后7天进行第二次喷药,以保证防治效果。

二、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上一种严重的远程气传性病害,主要为害小麦的叶片、叶鞘、茎秆和穗部。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该病具有爆发性强、蔓延速度快、为害严重等特点,一般发生田块可减产1—2成,重发田块可减产5成以上,甚至绝收。

目前,我省豫南地区已普遍发生。因此,相关部门和农民朋友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小麦条锈病的潜在威胁,密切注视其发生动态,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封锁发病中心,控制初侵菌源,力争把条锈病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防治方法:用25%戊唑醇或12.5%烯唑醇每亩20-30克对水50公斤喷雾。

三、穗蚜、麦蜘蛛、白粉病、锈病等

穗蚜可用吡虫啉、啶虫脒喷雾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喷雾防治;白粉病、锈病可用烯唑醇、戊唑醇喷雾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多菌灵喷雾防治。预防干热风可在小麦灌浆期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

以上药剂应根据各种病虫发生程度、干热风预报及小麦长势情况,统筹兼顾,各计各量,混合喷施,尽量做到一喷多效。喷洒时间最好在晴天无风上午9-11时,下午4时以后喷洒,每亩喷水量不得少于30公斤,要注意喷洒均匀。小麦扬花期喷药时,应避开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10时以后进行喷洒。在喷施前应留意气象预报,避免在喷施后24小时内下雨,导致防效降低。高产麦田要力争喷施2-3遍,间隔时间7-10天。施药时要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人员防护工作,防止农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