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水稻节水栽培气象适用技术

发布日期:2018-01-30 20:16

基本技术原理水稻起源于湿润的沼泽地,水分条件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属于多性型植物。水稻生理需水并非特多,其蒸腾系数为535,高于玉米、小麦,低于南瓜、豌豆,故无需长期淹灌水层。根据水稻生育需水规律、农业气候特点和农业气象学以及土壤水分和热量平衡理论,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可以顺应天时,利用降水,减少灌溉。高产水稻的土壤环境是水、气、热充分协调,除在出穗灌浆期田面间断保持水层外,其余时段呈渍水而不干裂状态为宜。节水栽培可以建造地下强大根体,增强生理机能,克服根系发育不良、徒长、倒伏、发病、早衰等弊端,从而取得稳产高产。

主要技术及经济指标稀播旱育壮秧,干种播量150—200克/平方米。苗床土壤湿度,出苗至二叶一心期35%—40%.;二叶至四叶期35%左右;四叶期至移栽前30%—35%。秧田期供水5—6次,亩实际用水量50—60立方米。播种至出苗床内气温白天30—35℃,夜间5—10℃;一叶一心期昼温25—30℃,夜温7—12℃;二叶期昼温25—28℃,夜温10—15℃;二叶一心期以后,昼温18—20℃,夜温15℃左右,到揭膜为止。

本田期在施足底肥(过磷酸钙35—40公斤、硫酸钾15公斤、硫酸铵17.5—20.0公斤)的基础上,铵化肥做到分期施用,注意生育中期以后施足壮粒肥。要因地力及品种需肥特点,适当调整氮肥用量。

各生育时段稻田灌水量及总灌溉量指标:以辽宁为例,辽宁滨海稻区缓苗期200立方米/亩;分蘖期90立方米/亩;幼穗分化发育期70立方米/亩;出穗灌浆期100立方米/亩;灌浆成熟期35—40立方米/亩。本田期总灌溉量(净灌溉定额):辽宁北部稻区400—450立方米/亩左右;中部350—400立方米/亩;南部500立方米/亩左右;东部300—350立方米/亩。一次降雨量,分蘖期10—15毫米、抽穗期15—20毫米、灌浆期20—30毫米时可免于灌溉。注意夏季雨后排泄稻田积水,降低棵间湿度,减轻纹枯病害。

经济效益1984—1985年,在辽宁省营口县沟沿乡推广7.4万亩,节省水电费13.7万元,增产稻谷370万公斤,产值增加148万元。此间,省内外累积推广257.4万亩,纯效益达4806万元。1986—1988年,北方稻区累积推广3100万亩,总效益增加9.07亿元,年经济效益增加3.02亿元。该项技术适用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广大地区。1986年,由合作单位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牵头,联合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天津、北京等11个省、市、自治区组成“北方插秧稻节水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协作组”,至1988年累积推广3100万亩,占应推广面积的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