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防控小麦条锈病

发布日期:2018-01-21 18:40

“老乡,你一定要注意防治,我们在你家地里发现了小麦条锈病病菌。”3月3日,顺庆区农牧业局植保站相关技术人员在金台镇梨子园村的麦地里忙碌着,帮助农户识别、防治小春病虫害。

“今年小麦条锈病呈现出发生时间早,扩展蔓延快,发病品种多的特点。”据区农牧业局副局长巫俊芳介绍,今年1月7日在大林乡小河坝村发现2个条锈病中心病团,面积达1个平米,较去年3月8日发现首例病害,提前了60天。“虽然经过有效防控,但形势仍不容乐观,需要引起广大农户的高度重视。”巫俊芳说,历年来3-4月低温寒潮强对流天气频繁,对外来菌源传入十分有利,小麦条锈病发生的形势将更为严峻。根据他们对同仁、金台、李家、共兴和大林等乡镇的调查,截止目前,全区仍有22个中心病团,最大面积达2个平米。

“只要防范得当,小麦条锈病可防可控。”据巫俊芳介绍,农户可采用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和烯唑醇喷雾施药,防止病害蔓延危害。巫俊芳表示,下阶段,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小麦条锈病早发区、常发区、重发区、感病品种种植区及风口河谷地带的普查力度。对发现零星病株的地块及时清除病株病叶,就地深埋并对病叶周围一尺内的麦苗喷药防治,对发病中心,整块地进行一至二次施药防治,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块,发现一块,防治一片,把小麦条锈病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

据了解,今年该区小麦种植面积达8.3万亩,为确保农民增产增收,针对辖区小麦易发条锈病等特点,全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压缩了风口河谷地带、条锈病常年发病重、发病早的老病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加大小麦品种的更换力度,川麦47、川麦42、川麦46、川农26、川育20、川麦43等良种推广率达到90%以上;狠抓小麦药剂拌种,沿江乡镇拌种率达90%,其余乡镇拌种率达80%,有效地减少了冬季菌源,减轻了春季防治压力,为小麦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

大豆分枝期或初花期每亩用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4~48克或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克,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施茎叶。

大豆苗期重点防治豆秆黑潜蝇,出苗后7天、15天、21天施药预防,或在黑潜蝇发生期进行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分枝期及时防治根腐病,每亩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l00克兑水50公斤茎叶喷雾;全生育期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每亩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30克或2.5%来福灵乳油15~20毫升兑水50公斤稀释喷雾。

5.适时收获。玉米在腊熟期按压下部叶片,保留棒三叶;黄熟期抢收果穗,及时砍倒玉米秸秆原地覆盖。

大豆收获期以黄熟到完熟为宜,收后挂晒晾干后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