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幼苗及分蘖期田间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18-01-16 02:17

小麦幼苗分蘖期是指小麦从出苗至拔节以前的这一段时期,主要以生长根、叶、分蘖等营养器官为主,是小麦一生中根系生长最旺盛和大量发展的时期,也是生殖器官开始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就叶片来说,所有的近根叶在这一时期长出,出叶数占总叶片数3/4左右。发生分蘖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群体、茎蘖数在起身拔节前达到高峰,是调节群体发展的主要时期。同时,幼穗分花也在进行,在正常情况下,到拔节前,小麦已完成小穗和小花原始体的分化,然后进入雌雄蕊分化期,因此,这一时期也是决定每亩穗数和奠定大穗基础的时期。当前,我市小麦生长正处于幼苗分蘖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管理措施,搭好小麦丰产稳产架子。

1、科学运用肥水。小麦不同时期对肥水的需求规律不同。幼苗及分蘖期经历时间长达100多天,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分别达到45%、30%和40%-50%,对水分的吸收占一生的28.7%,因此,这一阶段对肥水的要求较高。首先,要早施苗肥和分蘖肥。在小麦2叶1心前施用苗肥和分蘖肥促进主茎第四、第五片叶和第一、第二两个分蘖的发生,为壮苗打好基础。在苗情诊断的基础上确定追肥的适宜数量,分蘖期的用量不宜过多,以防止冬前旺长,一般每666.7m2施尿素3kg。其次,要因地制宜施用腊肥。壮苗和弱苗要重施腊肥,一般亩施尿素4-5kg,旺苗不施。第三,适当补充麦田水分。去年11月上旬至12月下旬长达50多天无降水,田间干旱严重,而此时小麦幼苗需水较多,有条件的地方应适量补充水分,缓解旱情。补水以浇灌为主,麦田表面浇湿即可,切不可漫灌,以防灌水后气温下降造成幼苗生长缓慢,浇水时可随同施入腊肥。没条件的地方可用1%尿素溶液进行根外追肥,以暂解肥水之需。

2、控制旺苗。去年秋早播的小麦,因其播种出苗较早,秋末气温较高,麦苗生长较快,11月下旬主茎已发生5-6片叶的麦田要及早采取措施,控制麦苗生长速度。具体的办法:一是深锄伤根。在麦苗出生一个月后,结合中耕除草,深锄1-2次,通过深锄伤根控制麦苗生长;二是早镇压。苗期镇压能抑制主茎生长,使养分集中在分蘖上,促进麦苗早分蘖、多分蘖,提高成穗率。镇压的时间应选在晴天上午、无露水时进行;三是采用化学调控。冬前每亩用40g多效唑兑水50公斤进行喷施。

3、中耕除草。中耕除草可有效减少杂草危害,松土保墒,改善土壤通透性,对旺苗深中耕,还可抑制旺长。中耕除草要做到早锄,一般在麦苗生长一个月后就开始,对杂草较多或面积较大的田块可采用化学除草。除草剂的选用要根据麦田杂草种类来确定,以达到省时、省力、省钱的效果。

4、冻害的预防与补救。播种过早的拔节苗,播种过晚的独脚苗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瘦弱苗,易发生冻害。预防冻害除选择耐寒品种和确定适宜播期外,还应科学用肥,防止旺长。已发生严重冻害的,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8-12kg,以促进未冻死的分蘖生长成穗。

5、清理沟渠。去年冬季较往年干旱,要预防今年春、夏季降水频繁,因此,要开好“三沟”,及时清理沟渠,保持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