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有高招

发布日期:2018-01-12 08:38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又称白叶瘟、茅草瘟地火烧等,是由黄单胞杆菌属侵染引起的一种细菌病害。我国各稻区几乎都有发生。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农业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方式防治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植株感染病害后,病株叶尖及边缘最初会生出黄绿色的斑点,随后水稻的叶尖渐渐变成黄褐色的长条病斑,直至水稻植株变成灰白色,甚至会枯死。水稻白叶枯病的病株很容易出现倒伏,稻穗的不实率逐渐增加。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在种子和有病稻草上越冬进行传播蔓延。水稻分蘖期病害开始扩散蔓延。稻田在受涝及氮肥过多时,有利于引发水稻白叶枯病病害的流行。

急性凋萎型

苗期至分蘖期,病菌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侵入维管束时易发病。主茎或2个以上分蘖同时发病,心叶失水青枯,凋萎死亡,其余叶片也先后青枯卷曲,然后全株枯死,也有仅心叶枯死。病株茎内腔有大量菌脓,有的叶鞘基部发病呈黄褐或褐色,折断用手挤压溢出大量黄色菌脓。有的水稻自分蘖至孕穗阶段,剑叶或其下1-3叶中脉淡黄色,病斑沿中脉上下延伸,上可达叶尖、下达叶鞘,有时叶片折叠,病株未抽穗而死。褐斑或褐变型抗病品种上较多见,病菌通过剪叶或伤口侵入,在气温低或不利发病条件,病斑外围出现褐色坏死反应带,病情扩展停滞。

叶枯型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发病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先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线状斑,很快沿线状斑形成黄白色病斑,然后沿叶缘两侧或中肋扩展,变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在抗病品种上病斑边缘呈不规则波纹状。感病品种上病叶灰绿色,失水快,内卷呈青枯状,多表现在叶片上部。

黄化型

黄化型症状不多见,早期心叶不枯死,上有不规则褪绿斑,后发展为枯黄斑,病叶基部偶有水浸状断续小条斑。天气潮湿或晨露未干时上述各类病叶上均可见乳白色小点,干后结成黄色小胶粒,很易脱落。

水稻白叶枯病造成的枯心苗,在分蘖期开始出现,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层叶出现失水、卷筒、青枯等症状,最后死亡。白叶枯病形成枯心苗后,其他叶片也逐渐青枯卷缩,最后全株枯死,剥开新青卷的心叶或折断的茎部或切断病叶,用力挤压,可见有黄白色菌脓溢出,即病原菌菌脓,别于大螟、二化螟及三化螟为害造成的枯心苗。

水稻白叶枯病的病菌生长的温度在17-33℃,最适宜的温度在25-30℃,病菌最适宜土壤的酸碱度在pH6.5-7容易引发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白叶枯病对产量影响相对较大,秕谷和碎米多,水稻减产达20%-30%,严重的可达50%-60%,甚至会造成水稻颗粒无收。水稻白叶枯病的细菌在种子内进行越冬,在水稻播种后由叶片水孔、伤口侵入,形成中心病株,病株上分泌带菌的黄色小球,借风雨、灌水进行传播。对于种植在低洼积水、雨涝的水稻秧田应及时排水,可以及时防止水稻白叶枯病病害的扩散。

为了及时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应选用药剂进行防治水稻白叶枯病。农业人员应选用优质的水稻品种进行播种,选用好品种后,及时用50倍液的福尔马林浸种3小时,再闷种12小时,洗净后再对水稻进行催芽;也可选用浸种灵乳油2毫升,加水10-12升,充分搅匀后浸稻种6-8千克,浸种36小时后催芽播种。选用皖稻44、金两优36、特优813品种均可进行播种。及时选用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选用药剂开始喷洒70%叶枯净(又称杀枯净)胶悬剂100-150克,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剂100克,或高科20%氟硅唑咪鲜胺30-50mL,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100克,或50%代森铵100克(抽穗后不能用),或25%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以上药剂在施用时,兑水50升进行喷雾,可以及时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