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18-01-08 15:56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钦州市近几年来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水稻发病后,植株明显矮缩、瘦弱、叶面趋缩不平、叶片僵硬而短、叶基部皱缩、节部有气生根,高节位分枝,茎秆有蜡状突起,叶枕间距缩短,根系衰弱,变褐不发达,不抽穗或仅抽一些包颈小穗,或一丛中有1根或几根稻株比健株矮1/3左右,穗短谷粒不饱满,实粒少,粒重轻,、结实率低,可造成水稻减产20%—50%,严重的甚至基本失收。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由白背飞虱带毒传播。该病具有范围广、突发性和暴发性强、扩散蔓延快、为害隐蔽等特点,在水稻各生育期均可感病,发病前期不易发现,发现之时已是成灾之日,一旦发病则无有效药剂防治,水稻感病越早损失越大。因此,预防越早,效果越好,损失越小。各级务必高度重视,认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我市暴发流行的潜在风险,切实增强做好防控工作的责任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精心组织,及早部署,全面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主动战,努力将危害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防控策略上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杀灭传毒害虫,切断毒源、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的技术措施,通过“治虫”达到“防病”的目的。抓好水稻秧苗期和大田初期的防控,切实做好如下防控工作:

一、农业防治

1、推行集中育秧,统一病虫防治管理,秧田应远离感病稻田,培育无病壮秧。积极推广防虫网育秧,育秧期覆盖40目防虫网,能较好的阻止白背飞虱迁入到秧苗上刺吸传毒。防虫网同时还具有防止老鼠、小鸟损害吃食种子、防高温、防大雨冲刷等优点,是农民夏季播种的好帮手,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选育抗(耐)病品种,应注意避免种植本地区上年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品种。

3、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重发地区,应适当加大播种量,合理密植,或预留备用苗,以备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病时可以“蘖补苗”确保基本苗。

4、推广合理科学的种植模式减少虫害的桥梁田。采用科学施肥等水稻键身栽培措施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虫抗病能力。

二、实施“治虱防矮”化学防控策略

1、抓好秧田期把住前期传毒关。(1)种子处理。用10%吡虫啉300-500倍液浸种;拌种要求在种子催芽露白时处理。(2)秧田期要施药二次。即秧苗一叶一心药喷1次,第二次在抛栽前3-5天,喷施“送嫁药”,施药时秧田附近杂草必须同时施药。药剂可用25%吡蚜酮8克,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每亩用药液30公斤。或亩用10%吡虫啉10—20克,兑水50—60公斤加病毒A800倍液喷施。

2、抓好本田期防治。方法一:本田期确保两次用药,水稻栽后5~7天及栽后15~20天,各用药1次。亩用10%吡虫啉10—20克,兑水50—60公斤加病毒A800倍液喷施,药剂也可选20%醚菊酯乳油45毫升/亩,或25%噻嗪?异丙威可湿粉150克/亩,或80%烯啶?吡蚜酮10克/亩,加入2%宁南霉素200毫升/亩,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方法二:釆取“压前控后”办法,结合第一次施肥用长效期药剂呋喃丹亩施3-4公斤,能有效防治飞虱、卷叶虫等害虫,达到治虫防病目的。

3、合理选用农药。防治飞虱可选用对口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噻嗪酮、醚菊酯、吡蚜酮、30%呋喃丹颗粒剂等药剂,用药要用足药剂量及药液量,施药要讲求方法,做到喷湿喷透确保防治效果,不能长期单一使用一种农药,要交替用药或复混用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同时要注意用药安全。为了提高防控效果,最好是做到统防统治,确保大区域内有效防控。

三、做好应急补救措施。

田间发现感病植株后,要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田间毒源,减少二次传毒,并从健株上掰蘖补苗。对已经发病的田块,要及时排水晒田,增施磷、钾肥和农家肥,防止因防治失时、漏治或用药不当而造成重大损失,对漏防、未防和防治效果不理想的田块,要及时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