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锈病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8-01-02 06:00

我国发生的玉米锈病有普通锈病和南方锈病两种。普通锈病的病原为高粱柄锈菌,南方锈病病原为多堆柄锈菌。在南方,病菌以夏孢子辗转传播,完成其病害周年循环,不存在越冬问题。在北方,以冬孢子越冬,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成为初侵染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侵染致病。发病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作为再侵染接种体,进行重复侵染,蔓延扩大。玉米锈病主要在7—9月雨季发病。高温高湿、多雨、多雾季节常易引起病害流行;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偏施、多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

玉米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苞叶和雄穗,其中,普通锈病在叶片上常产生长条状、略突出叶片表面的孢子堆,叶片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粉末。南方锈病发病时,在叶片上散生黄色小斑点,病斑逐渐隆起,呈圆形或椭圆形,黄褐色或红褐色。植株生长后期,两种锈病都会在病斑上逐渐形成黑色突起,破裂后散出黑色粉状物,为病菌冬孢子。玉米锈病危害造成植株叶片褪绿、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上布满孢子堆,叶片干枯;植株提早衰老死亡。

用药防治玉米锈病,应早防早治,在零星发病时及时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施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10天左右一次,连续防治2~3次,控制病害扩展。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雨后注意排水降湿,有利于减轻病害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