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大豆免耕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7-12-29 09:50

秋大豆是利用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收获后、小春作物播种前的秋闲地增种的一季作物。免耕种植秋大豆,是指在水稻、玉米等收获后,不翻耕土地,直接起沟直播或打窝点播的一种种植方式,该种植模式是一种用养地结合的保护性耕作栽培技术,是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是改革耕制、培肥土壤、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良性循环的重要路子。

通过二十年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正常气候条件下,重庆市晚秋生产可以成为一季稳定的庄稼,对于稳定重庆市粮食总产量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也是在大春作物受到灾害损失后,对灾害损失的一种重要补救措施。由于晚秋生产过程天气变化比较大,对其栽培技术的要求更强,因而对免耕种植秋大豆的栽培技术研究对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意义。

一、选用良种

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育期极短的早熟良种。

二、开沟排湿

秋雨多是我区的气候特点,给晚秋和油菜生产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水稻收获后要及时开好内外三沟,消除湿害对秋洋芋出苗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内三沟要求规范化,即3米开厢,沟深20厘米,距田埂四周1.5米处开边沟,沟深30-35厘米,田宽超过20米的要开中心沟。开沟所起泥土碎细均匀铺盖厢面,使全田厢面高低一致。

三、适时播种

秋大豆最适播种期为8月15日前,平坝偏迟,秋区宜早。最好选择制种田,或特早熟种稻田种植秋大豆。在播种前1-2天选择晴天每亩用20%克无踪水剂150毫升进行免耕化学除草。采用免耕直接撒种,亩用种8公斤左右,分厢反复均匀撒播。播种后随即用稻草进行覆盖,每亩用稻草500公斤左右。

三、施足肥料

播种后每亩撒施总含量45%的高效三元复合肥20公斤、尿素5~6公斤作底肥,播种后30天左右(初花期)和50天左右(鼓粒期)结合病虫防治,分别亩用100克保力丰叶面肥、50克尿素兑50公斤水喷雾施用花粒肥。

四、加强田管,综防病虫

播种后遇连晴高温天气,要注意抗旱保苗;遇连续阴雨天气,应加强排湿防渍。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苗期用10%吡虫啉(10~15克/亩)或集琦虫螨克15~2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豆杆蝇和潜叶蝇。当豆叶有少数卷叶时要及时亩用2.5%敌杀死15~20毫升或18%杀虫双水剂200~4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防治卷叶螟。在末花期用20%三唑磷100~150毫升或好安威防治防治豆荚螟和蚜虫。鼓粒至成熟期采用毒饵等综合措施防治鼠害。若气温低、雨水多、光照少,要特别注意防治锈病。

五、适时收获

秋大豆的全生育期约80天左右。一般在11月上旬就开始成熟,当植株上约有三分之二的豆荚呈黄褐色时即可收割。收获的豆杆应捆成小把,挂在通风遮雨的地方使其后熟晾干,半月后选晴天摊晒脱粒、晒干,待热气散发后装袋保存。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秋大豆全生育期仅80余天,平均产量1504.5kg/hm2,每公顷增收4500多元;产青豆荚6000-7500kg/hm2,每公顷增收7500元左右。

2、生态效益

使用稻草覆盖、抗旱保湿、确保出苗。稻草留在田间,自然形成一个保护层,既可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蚀作用,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和养分流失,又可减少田间蒸发,起到抗旱作用。稻草经过腐解,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可改善土壤结构,易于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免耕或少耕还可蓄水保墒、抗旱节水,提高土壤水的利用率。同时,大豆本身就是养地作物,每亩大豆可固定纯氮2kg左右,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的施用。

3社会效益

免耕种植秋大豆,既有效地利用了秋大豆空闲的土地,又能通过秸秆覆盖、免耕种植,达到省工省力、降低成本、增产增效的目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容易被农民所接收。通过大力推广,扩大种植规模,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可缓解大豆供不应求的市场压力,促进大豆产业化发展。